另外,中信博的智能跟踪在后台的管理控制,采用了智能控制模式及云维护,包括雨天模式、雪天模式、大风保护模式等,针对当前“农业光伏”的应用热点,智能跟踪可以自定义跟踪角度,来调节光照以更好适应农作物生长。
针对大家关心的投资性价比方面,敖晓军先生表示,中信博的智能跟踪目前性价比很高,已完全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以“领跑者”基地大同为例,采用智能平单跟踪,投资系统成本增加7-10%,发电量可增加16-18%,以内部收益率IRR来算,可提高1-2%。
针对目前“领跑者”过于重视组件、逆变器技术创新的情况,敖晓军先生呼吁业主提高对跟踪技术的关注度,他表态跟踪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在美国50%以上的地面电站采用跟踪技术,印度由于竞价上网,也大量地采用跟踪技术,因为跟踪已不像原来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许多项目如果不上跟踪,基本就算不过账来。相信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业主会像采用“单晶”组件一样,选择“智能跟踪”技术,预计2016年国内跟踪应用规模将突破1GW,智能跟踪的大规模应用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