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早在2012年,鸿海曾与夏普达成协议,准备收购后者9.9%的股份。但是由于业绩未达预期,导致夏普股价暴跌,郭台铭在第二年放弃了收购夏普股权的计划。而如今,鸿海再度叫停收购,让人不免担忧历史重演。毕竟,在投资者看来,一个负债累累的夏普将对鸿海业绩带来严重拖累。
继4年前“悔婚”之后,日本老牌电子企业夏普与台湾制造业巨头鸿海精密工业(即富士康)的再度联姻在“领证”之日又出现了戏剧化的“反转剧情”。
2月25日,夏普召开临时董事会,接受富士康提出的7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8亿元)收购方案。收购完成后,鸿海在夏普的总持股量约达65.91%,这是有史以来日本家电巨头首次被外资企业收购。
夏普正式公布消息并复牌后,股价转跌,收跌25日元,至149日元,跌幅为14.4%。有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夏普将向鸿海实施定向增发,现有股东担忧自身持有的股份价值可能降低。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场旷日持久的联姻终于“礼成”之时,鸿海突然喊暂停。根据富士康给记者发来的声明,“鸿海已经收到了夏普董事会决定选择鸿海当首选合作伙伴的通知,但由于夏普于2月4日早上递交了一份新的关键文件给鸿海团队,我们已经在2月25日当天通知夏普,我方必须厘清内容,并在双方达成公示之前暂缓签约。”
据外媒披露,上述新文件是夏普一份金额达3500亿日元的“或有债务”清单。所谓或有债务,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必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还有可能是过去的交易及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总额不能可靠地计量。
由于市场担心富士康最终可能会放弃收购夏普,导致后者股价继上周四暴跌之后,上周五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早盘交易中再度暴跌14%。
价高者得
2月25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日本夏普当天召开临时董事会,决定接受台湾鸿海的收购方案。另据夏普官网公示的文件显示,夏普拟向鸿海定向增发,后者将以488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5亿元)收购前者股票,鸿海将获得夏普约66%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其母公司。若能在6月的股东大会上获得批准,夏普将向鸿海定向增发新股,缴款期限为9月5日。鸿海将在签订合同之时支付1000亿日元保证金。
这笔交易不乏竞争者。要知道,日本向来风格保守,政界和财经界并不希望看到夏普外嫁。拥有日本政府背景的基金日本产业革新机构(Innovation Network Corp.of Japan,简称INCJ)曾向夏普提出一份救助案,提出向夏普注资约3000亿日元,并把此资金分配到夏普的液晶显示面板业务和剩余业务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