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同所有普通的中国老百姓一样,我对此次大会的召开异常关注,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国家的执政党将通过这次大会选出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同时对国家下一阶段的大政方针做出战略部署,“中国崛起”的蓝图将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
同时,作为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我对这次大会的关注点又同普通人不一样:在这次大会上,“科学发展观”被当作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那么,太阳能光伏应当如何拥抱这一战略思想呢?
基于近20年的新能源领域的产业探索、企业实践,联系此次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会精神,我的信心越来越坚定: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在正在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潮中,世界越来越需要中国,中国越来越需要光伏。
首先,石油进口依存度过高导致能源安全隐患重重,中国需要更安全的能源消费战略结构。虽然从2012年开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国内生产总值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人均能耗水平相当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却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换句话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是世界发达国家的3~6倍,甚至高于印度。
能源消费涉及两方面的问题:消费总量和利用水平。也就是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极高,而利用水平相对较低。退一步讲,假设我们能够提高利用水平,降低单位能耗,这个过程也需要较长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总体规模还会继续扩大,社会生活水平还会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总量还是会增加。国务院要求,到2015年,我国年能源消费总量要限制在40亿吨标准煤。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的年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55亿吨标准煤,2030年将达到75亿吨标准煤。也就是说,能源消费总量逐步增加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要应对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的问题,只有两个解决方案:第一,继续开采、购买现有的化石能源;第二,寻找可替代的清洁能源。
关于前者,国内的开采量远远不能满足供应。2012年,中国的石油开采量在2亿吨左右,而石油的年消费量却达到5亿吨,同年进口原油2.7亿吨,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为56%。
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因处于“搭安全便车”地位,可以通过美国主宰的安全能源通道和庞大的海外市场获得来自中东的油气供应。那么,随着美国发展本国的独立能源(页岩气),调整中东战略,不再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用于维护全球能源通道安全上,我国能源外部供应的风险将被放大。如果再考虑因海洋油气开发而涉及的海疆主权和能源政治化因素,我国的能源外部供应环境面临的挑战就更大。
可见,石油、天然气等解决方案不够安全,也即中国现有的能源战略消费结构不够安全。这就把中国推到了第二个解决方案—寻找替代能源。
其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出于减排压力,转向清洁能源也是必由之路。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2)》,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碳减排国。在2005~2010年的5年间,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9.1%,相当于节省6.3亿吨标准煤,换算成碳排放就是15亿吨!
不论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减排国,中国注定会成为能源革命的最大推动力。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打造低碳城市,中国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2010年,国家发改委指定5省8市作为低碳经济与低碳产业发展试点;上海在国家的指导和世界自然基金的支持下,开始规划建设“崇明低碳生态区”、“虹桥低碳商务区”和“临港新城低碳发展示范区”等;陕西省推出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成立了国家级生态田园新城“西咸新区”;湖北省利用低碳能源研究的优势,提出“生态湖北”的口号,在大型企业大力推广低碳技术;江苏省积极打造“南京低碳示范城”和扬州“低碳产业城”……
顾名思义,低碳城市应以新能源开发、低碳技术创新、智能电网和电力等循环、有效利用为主。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因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新能源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共有、自助与分享,所以生产和决策的分散化会是此次工业革命的一大特色。这些特性决定了这次能源革命的推动者不可能是一个带有霸权主义色彩的国家。
反思过去,化石能源时代的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都是因为走到了无法用和平手段、商业方法、技术方式解决国家难题的地步。然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可以让亿万人彼此联结、共存于能源互联网的社会空间,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是自己所需能源的生产源泉,经济真正实现自由发展,个性化生产成为可能……凡此种种都会削弱一个国家称霸世界的基础。
国家都有利己主义的一面,正如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会侧重煤炭能源的使用,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则会推崇以石油为基础的经济体系。美国之所以坚持以页岩气来实现能源独立,不正是因为美国的页岩气储量丰富且开采技术成熟吗?
我认为,中国根本没有继续坚持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必要,中国一向崇尚世界和平,更重要的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必须调整与改革。那么,还有什么机会能比能源革命更合适?从历史的轨迹来看,每一次能源革命都会带来一波产业革命,假使小范围内的页岩气革命都可以给美国带来复兴制造业的机会,全球范围的光伏革命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不仅仅是中国需要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也需要中国。从经济总量、国际影响力、能源结构变革的急迫性等方面看,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均不如中国。
在这一点上,里夫金与我的看法不谋而合。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的中文版序言中,他讲到对中国的看法:
如果说美国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楷模,中国则有可能在21世纪担当这一角色……
在今后的几年中,中国需要就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做出重要的决定……
中国人需要关心的问题是20年后中国将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是身陷日薄西山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之中继续依赖化石能源与技术,还是积极投身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科技?
对中国而言,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性,应该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光伏战争已经打响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把光伏推上历史舞台,这也正是中国的舞台。不少企业已经身处光伏革命的大棋局之中,在最核心的技术储备上,中国的光伏企业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梯队。
从多晶硅提纯的角度讲,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改良西门子工艺”虽然提纯纯度高但能耗大、不环保。在这个方面,中国早已实现了技术领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高文秀团队另辟蹊径,发明了“物理法”。2007年7月16日,部分样品经日本方面测定,纯度高达5~6N(“N”代表小数点后“9”的数量,必须在4N以上),电耗和水耗分别只有“改良西门子工艺”的1/3和1/10。
随着薄膜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化率的进一步提升和柔性组件的逐步量产,其成本优势和应用优势将更加突出。
我多次提到薄膜技术,因为这是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总趋势。公允地说,单晶硅、多晶硅和薄膜在应用上各具优劣,但由于薄膜电池,特别是铜铟镓硒电池具有更好的弱光性(光照不足时仍可发电)、温度不敏感性(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温度提高时,电池效能下降较小),所以在实际发电量上,薄膜电池的优势更为突出。
中国光伏在政策驱动上也占有优势。2007年,我国就已经成为生产太阳能电池最多的国家。全国太阳能电池的产能在2012年就已经超过了35GW;2012年2月底公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我国光伏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到2015年实现以下规模: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太阳能电池领先企业达到5GW级,骨干企业达到1GW级水平;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汉能对光伏产业极有信心。2013年年中,汉能发布了《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该报告预计,2013年中国、美国、日本共计占全球光伏需求量的47%,而且中国将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在我看来,可再生能源不再只是辅助性产业,而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替代传统能源。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都试图抢占先机。为此,中国的光伏企业必须严阵以待,容不得一丝马虎。
从这个角度讲,欧盟、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只能证明一点,即作为老牌的石油大国,欧盟成员国和美国不得不开始重视中国在光伏产业的领先地位,并且开始反击。
“双反”调查也能从侧面证明,薄膜太阳能的确是光伏产业未来的技术趋势—在“双反”的背后,欧盟的目的其实是通过对晶硅电池的限制,促使薄膜电池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促进新兴的薄膜电池技术的提高,确保欧洲在新一代薄膜光伏领域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