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上一篇题为《中国三大光伏首富:从发家到“败家”的兴衰荣辱》的文章在朋友圈传的很广,作为一个在英利工作了7年的员工,我认为我有资格也有必要谈谈,我经历着的英利和我接触到的苗连生(我们内部叫领导)。也给那些一直关注着我们的人传递一些更为直观和真实的信息。
我是2009年加入英利的,2008年在河北石家庄的一个地产DM杂志社工作,那时候正是金融危机,杂志社没有广告收入,倒闭了,最后一笔工资还没有拿到,就悻悻然地回到老家保定,打酱油似的卖过减肥茶、拉过广告,都没干几天。
后来歇在家里,和父亲一起侍弄两个蔬菜大棚。村里的长舌妇们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上大学有什么用,花了那么多钱,到最后不还是回家种地?”父母虽然不至于抬不起头来,但是我知道他们很没面子。毕竟,当初我考出去的时候,还是别人嘴里“别人家的孩子”。
接到英利面试通知的时候,我正在大棚里干活,把一个个遮盖在塑料薄膜上的草帘子用绳子拽起来,让种在下面的小葱充分吸收阳光,从而长得更壮实。这是一个体力活儿,不一会儿就满脸大汗,豆大得汗珠滴落在草帘子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面试的地点在英利三期,从西门进去的时候,英利“做实做强”的四个红字立在进门的影背石上,见惯了“做大做强”的企业口号的我,对这一幕印象很深。当天的面试官有4个,聊了专业和工作经历以后,最右边一个穿工装的一直没发话的男人开口问:“你是党员吗?”。“我不是!”。“不是党员不要。”“我一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语音微颤,带着急促。“那你在白板上写我爱共产党。”我照写了。当天下午,我手机里收到了录取通知。
10月下旬,北方的天气已经很冷了。新员工要好好表现,早上6:30我就到了门口,又见到了面试我的那个男人,他穿着一个绿色的军大衣站在门口,有点包工头的感觉。有员工进场,他就大嗓门儿的喊一声“早上好”,声音洪亮。
当时跟我们一批培训的还有很多50多岁的人。在教官讲解公司历史的PPT里,我看到站岗的那个男人叫苗连生,是这家公司的老总,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在面试的时候已经接触过了。后来的7年间,只要不是出差,只要不是刮风下雨,他都会出现在厂门口,笑着迎接我们。
培训完了已经是2009年11月份了,马上阳历新年,一次在4号教室开新员工座谈会,我跟着集团总经理王向东一起去的。在那儿我看到了之前一起培训的那些大叔大婶儿(我们那一批是37个人),他们来自依棉,保定一个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
经济形势不好,很多人跟我一样失了生计,英利一下子接收了500个下岗职工。那一年元旦,每一个员工都发了米面油,没有培训的原依棉员工也有份儿,耳边挺多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英利有钱不忘本,挺有责任心。
2010年是我在公司正式起步的日子,这一年,我拼命工作,从来没有过双休,领导也重视,我的职务和工资也是稳步提升,从试用期的800到转正的1780,到后来的5000+,再到更多,很多人甚至认为我有关系,有门路。苗总一次找我,给我说了一句话,然后印象深刻。“你算是本科生里提拔最快的了,公司不搞论资排辈儿,不让老实人吃亏。”
那一年,英利赞助了世界杯,我记得在电谷酒店啤酒花园广场看直播的时候,球赛草皮边上出现中国英利的那一刻,我泪流满面,为中国、为民族企业、为自己在这样的公司自豪。那天莲池周刊的一个球迷朋友打电话给我,哭了笑,笑了哭得,说英利真TM给面儿,大保定、大中国都骄傲啊,那一年英利的毛利率是33.2%,中国英利成为行业太阳能行业代名词。
2011年,公司盖了福利房,市价5200元一平,给员工的均价是3600元,我来的晚没有排到号。很羡慕来的最早的其他同事,一平米2800块,当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哎,要是我毕业就来英利多好。后来公司又开始第二批购房,我幸运地拿到了一个指标,开心的同时,却拿不出那20%的首付,我曾经一度想放弃。
后来,公司出台新政策,首付分3次交,缓解大家压力。那一年,我认识了我的爱人,同时买车,9月25日我在保定最好的太阳能五星级酒店——电谷酒店办婚礼,公司很多领导都在,还有我很多的同事和工作中的朋友,父母乐开了花。自那以后,我又成了很多人嘴里“别人家的孩子”。2013年的12月18日,我住进了新家,120平米的三居室,走路到公司只要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