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2015年,还没容人们说声再见,就已远去,2016年,不管人们有没有做好迎接的准备就已在眼前。回顾过去,2015年,这个“十二五”收官之年,光伏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走出了“起死回生、逆势反转”的行情。这一年,光伏行业政策频出,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光伏行业“热点”纷呈。
热点一:多晶硅行业集中度提高 亚非拉光伏市场兴起
说光伏产业,就要从其上游的多晶硅产业说起,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最上游是太阳能晶硅制造,相关信息显示,我国多晶硅产业基本上是2005年以来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推动下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一路经过产能过剩、淘汰兼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生产多晶硅的企业约有18家,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前10家产量占比超过90%,前5家占比也超过70%。其中,江苏中能(保利协鑫控股)为龙头企业,其凭借技术优势及产能优势,产量接近中国总产量的50%。但是尽管如此,我国多晶依赖进口的局面依然存在,2015年1~10月,我国共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9.64万吨,同比仍大幅增加。在进口地方面,韩国、德国和美国占据了83%的份额。其中韩国以43%居首,主要原因为我国对韩国主要公司征收的反倾销税率较低。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2014年我国共生产太阳能电池片33.5GW,同比增33.5%。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占据了全球近80%的份额;此外东南亚也有约10%的份额,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为规避欧美贸易壁垒而新增东南亚地区的产能。33.5GW中约三分之一于国内安装,其余转为出口及库存。而2015年上半年,国内电池片产量为18.2GW,超过去年同期。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出口额104.1亿美元,同比增长2.51%。2015年,中国光伏对传统欧洲市场的出口份额继续萎靡,而对亚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增幅则依旧明显。
在太阳光伏组件行业情况来看,2015年上半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19.6GW,其中晶硅电池仍为主流。产能利用率分化趋势明显,大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改观,中小企业仍在盈亏线附近徘徊。2015年上半年出口额达到61亿美元,日本、美国仍是我国主要出口区域,但新兴市场如洪都拉斯、智利等规模也在快速扩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出口结构看,中国光伏企业已经摆脱了对欧美的依赖对美出口占比明显降低。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15年,中国对美出口的光伏电池占比7.2%同比减少47.5%。这一转变的发生一方面是为应对前几年欧美“双反”调查企业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另一方面是由于亚太及非洲、拉美等地区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容量的迅速扩增。
中国光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显著提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两年多的“洗牌”使大部分技术水平不高的企业被兼并重组,产能集中度提高,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光伏企业由以前的纯组件制造商向系统方案提供商转型,组件的出口不再是企业的单一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