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杨怀进率领管理团队进入海润光伏,并最终促成海润光伏在2011年借壳上市,在“寒冬”中获逆势发展。然而近两年来,海润光伏却进入了多事之秋。
2015年1月23日,借助高送转预案公布前的一波大涨,海润光伏三大股东集体减持逾20亿元,而在一周以后,海润光伏发布了2014年业绩预亏公告,2014年亏损约9亿元。这一场因高送转引起的迷局,备受业界诟病。2015年12月24日,*ST海润发布杨怀进的辞职公告,如今的*ST海润将何去何从?
2015年5月20日,对于光伏产业和金融市场,都是“惊心动魄”的一天。距离蝉联新财富500富人榜首富之后仅百天,意外便发生了。当天,由李河君控股的汉能薄膜遭遇了洗仓式下跌,开盘仅70分钟跌幅就达到惊人的46.95%,几乎在一日之内腰斩,市值蒸发1440亿港元。
此后,这家公司遭证监会调查,被港交所勒令停牌;在中止与母公司的两笔关联交易后业绩直线下滑,并首次出现业绩亏损,继而大幅裁员。不久前,媒体称汉能开始兜售集团水电资产及15%汉能薄膜股份;2015年12月30日,李河君以0.5折场外抛售25亿股割肉自救,涉资达4.51亿元。
而就在此前,李河君不但在资产上成为首富,还以太阳能薄膜行业领军人物的姿态昭告了这一行业的强势发展,可谓是风光无限。眼下汉能危机还在继续。但难能可贵的是,这位注定将被载入光伏史册、在诸多争议中前行的人物仍然坚信薄膜光伏发电的美好前景。
其在汉能21周年司庆纪念日上的讲话依然让人们相信,汉能不会倒下,“克服大困难大成长,克服小困难小成长”。真心期待汉能凤凰涅槃。
关键词6:互联网+
2015年,被“互联网+”的热潮裹挟,光伏企业也在积极布局能源互联网,光伏产业正在开始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
这一年,远景能源推出了以太阳神名字“阿波罗”命名的第三方光伏电站管理云平台;阳光电源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新能源向互联网+的产业革新;华为集团在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中,将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光伏发电技术相融合,通过智能化提升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和运营管理效率;协鑫集团建成并布局六位一体能源微网、清洁能源电商交易平台、能源智能建筑、区域能源互联中心、能源+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光伏遇上颠覆一切的互联网,既是发展机遇,更是挑战。细数业内的大手笔举动,详察大佬们的各种动向,毫无疑问,以大数据为支撑,以互联网为基础,已经成为光伏电站的标配。
在补贴的刺激下,无论是集中式光伏电站还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由于拥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都吸引了各路资本的涌入。但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光伏电站的质量无法被有效监督,保险机构和银行金融机构裹足不前,使得长期掣肘光伏产业的融资难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从材料产品的平台,到光伏电站运维平台,再到光伏电站交易平台等诸多平台的出现,或将会大大缓解目前的窘境,进一步促进光伏产业上下游的发展。
关键词7:海外市场崛起
在与欧美等国的“双反”拉锯战中,海外市场已悄然成为我国光伏市场的新增长点。
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之战再次延长。
2015年12月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将延长对中国进口太阳能产品的反倾销、反规避既有政策,现行中欧光伏组件最低价格协议将延长至少12个月。由此,本应于2015年12月7日结束的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的“双反”税率,征收期限被延长,且未给中国光伏企业留下丝毫申辩回旋的余地。
不久后,天合光能宣布退出MIP名单,成为国内首家主动退出价格承诺的光伏企业。此前,阿特斯太阳能、中盛光电、昱辉阳光、正信光伏、正泰太阳能等均成为欧盟的眼中钉。
继续延长“双反”措施,既损害中方利益,也不符合欧盟自身利益。近几年来,中国光伏产业最重要的一件事,应属应付欧盟反反复复的“双反”。但也正是因为欧美频繁的“双反”调查,促使中国光伏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海外设厂,以降低成本、规避出口国限制。
而在多年纠缠后,中国光伏企业已将市场重心逐渐转移至新兴市场。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光伏产品需求逐年增加,“一带一路”地区光伏市场需求也逐渐释放,2016年海外光伏市场也将成为中国光伏企业重点争夺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