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阳能开发规划的“十个要点”
该意见稿指出,按照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关要求,把加快发展太阳能利用作为推进能源生产相消费革命、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促进电力体制改革、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方式,以扩大多元化市场、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创新体制机制为主线,积极推进太阳能利用。到“十三五”末,力争太阳能发电规模较2015年翻两番,成本下降30%。
1、总体目标
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屣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规模化发展促进成本持续降低,尽早实现太阳能发电用户侧平价上网;加快推进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建立太阳能产业技术创新知多元化应用体系,形成国际竟争优势;完善太阳能发电产业服务体系,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6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700亿千瓦时;年度总投资额约2000亿元,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约7%,在新增电力装机结构中的比重约15%,在全国总发电量结构中的比重约2.5%,折合标煤量约5ooo万吨,约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的1%,为15%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
光伏:快速扩大光伏发电利用规模和水平。因地制宜地促进光伏多元化应用,全面推迸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推进大型光伏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光优发电综合利用、电价改革等示范基地。提高制造产业技术水平和项目经济性,促进全产业链市场发展,在新形势下不断创新完善光伏行业管理体系。
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亿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显著扩大,形成西北部大型集中式电站和中东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举的发展格局。到2020年底,在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中,光伏发电占比94%。
光热:通过技术进步和示范推广,促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成熟。加强太阳能热发电规划工作,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经济性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重点在西部具备太阳能资源、水资源、电网接入等条件的地区,建设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太阳能热发电产业链,并形成较为成熟的行业管理体系。
太阳能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集热面积保有量达到8亿平方米,年度总投资额约1000亿元。到2020年底,在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中,热发电占比6%。
2、技术创新指标
效率指标:单晶硅电池的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23%以上,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0以上,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实现产业化,热发电效率达到20%左右。
国产化率指标:光伏电池生产设备和辅助材料国产化率达到90%,掌握光伏并网、储能设备生产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逐步实现光伏生产装备国产化、智能化和全产工艺一体化,高效设备具备产业化能力。
成本指标:光伏发电建设和发电成本持续降低,到2020年,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30%,中东部地区建设成本7-8元/瓦,发电成本0.8元/千瓦时左右;西部地区建设成本6-7元/瓦,发电成本0.7元/千瓦时左右。太阳能热发电建设成本在20元/瓦以下,发电成本接近1元/千瓦时。
3、分布式开发
到2020年,累计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规模7000万千瓦:
重点在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岸和珠三角经济区等省区新增建设单个规模不低于10万千瓦的国家级分布式光伏示范园区50个;
鼓励各省建设单个规模不低于5万千瓦的省级分布式光伏示范园区200个;
在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等地区推广建设光伏新村100个;
在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加快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力争覆盖特困户家庭、扶贫规模达到500万千瓦;
在中东部地区进一步探索推广建筑光伏一体化、移动光伏供电系统等新型发电技术市场,累积规模达到200万千瓦。
4、重点经济带、重点生态保护区髙比例光伏应用
在三大经济带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大气污染防治任务重的地区和青海、西藏、海南等重点生态保护区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占新增电源装机的30%以上,逐步实现区域内已有化石能源的替代和高比例光伏应用。到2020年,将光伏发电纳入新建广房的建筑标准,新增建筑面积光伏一体化比例达到20%以上。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