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市场转移 亚洲渐崛起
岛内最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厂新日光也指出,目前市场需求畅旺,太阳能电池平均价格可望持续逐步上扬,后市乐观,预期第四季的营运表现将更为好转。新日光今年第三季虽然因迁厂东南亚的费用及提列金融性资产减损暨各项准备,税后仍净损3.71亿元,每股亏损0.42元,但受惠于太阳能电池报价进入第三季后,呈现持续温和上涨的趋势,第三季的毛利率已由负3.32%转为正5%。
至于茂迪、升阳科、昱晶及太极等电池厂,今年第三季的获利也都明显好转,其中由上市公司广运机械转投资的太极,第三季单季的EPS(每股税后纯益)达0.41元,表现更是优于同业。至于生产太阳能导电浆的硕禾,第三季单季的EPS高达15.25元,使得前三季EPS达27.73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24.54元,获利能力傲视其他太阳能族群。
过去全球太阳能产业是由欧洲市场主导,近年来随着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政府的补贴减少之后,欧洲市场的需求不增反减,但因美国、中国及日本的需求明显成长,使得全球太阳能核心市场由欧洲转向亚洲。其中年度设备容量已跃升全球第一大的中国,预计至2020年的总设备容量将达150GW;日本太阳能光电协会(JPEA)也将日本至2020年及2030年的总设备容量分别提高至65.7GW及100GW。
此外,包括中亚的印度、东南亚的泰国、菲律宾,以及东北亚的韩国等亚洲新兴国家,近年来也逐渐重视太阳光电。其中目前累积设备容量才刚跨过4GW门槛的印度,预估2015年可新增设备容量2.5GW,并计划在2022年达到总设备容量100GW的目标。因此,未来全球的太阳能设备容量将会逐年成长,对太阳能相关产品的潜在需求很大。
若以台湾的太阳能产业来看,主要是布局在中游电池片(其中大约9成是以矽晶为材料)领域,目前的产能约占全球的2成,仅次于中国;至于矽晶圆、矽芯片的产能大约占全球1成;但是台湾在矽晶材料及模组领域的产业规模都远小于中国,尤其是在福聚太阳能宣告破产后,台湾在矽材方面已无法和中国匹敌,至于模组产品的全球市占也不到5%,两者的产业地位都远不及国内的电池片业者,这也是国内太阳能产业未来发展的瓶颈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