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公用事业级规模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占地上百亩,组件成千上万块。一群个头小巧的飞行机器人不停地上下飞舞,就像花丛中的小蜜蜂。
它们并不是采蜜,而是采集数据。它们检查某块电池板上有多少灰尘;或是发现那些由于草木茂盛而可能产生阴影遮挡的区域;或是控制室发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异常,于是它们倾巢而出,四处调查原因。
无人控制飞行器(UAV),又称无人机。未来,无人机将能够承担大型光伏电站的此类维护工作,而且将比开着车或是直升机的运维人员成本低很多。
成本低廉
无人机成本低廉,事实上它是全新的数据驱动的光伏电站预防性维护的最佳选择,也是寻找最佳屋顶资源的理想工具。
正是由于这些优势,First Solar和Solar City等光伏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测试无人机系统,将其作为潜在的业务实现工具。但无人机作为大规模商用的工具还需要解决一系列联邦和州级别的航空监管问题。比如,在公共和私人区域,其许可的飞行时间、区域和高度等,以及禁止无人机飞出“操作者视界”等规则。
今天的无人机系统能够执行一系列光伏相关的任务,包括(组件、线缆及其他部件)视觉成像、红外热成像以及植被监测,并且在所有方案中成本最低。根据几年前的数据,租用无人机一年的费用在2.5-10万美元之间。
无人机将取代车辆、人员、燃油等诸多成本,节省与派出人员检查站点相关的其他成本。据GTM Research估算,根据燃油成本和距离的不同,出车一次的成本在300-600美元。
无人机飞行的电池成本相对固定,而车辆人员属于变动成本,运维供应商承担这些费用,成本的约束将使他们只去关注那些有利可图的问题。
传统的预防性维护手段是采用定期检查的方式来防范重大问题和事故。这是一项费时费力费钱的工作。对于大型电站来说,高频次综合性的检查在成本上就不可行。
在此种压力下,运维商考虑的是检查成本与问题潜在风险之间的平衡。换言之,光伏电站都在“潜在问题可能造成的损失”与“发现问题的成本”之间纠结。有了无人机,运维成本大幅度降低,这一僵局即告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