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技术,这是我们的愿景,大数据、智能化等等技术发展是我们的愿景,孩子们一招手,奶瓶就过来了。还有不好的,这个智能化椅子如果中病毒了,把你绑起来了。我们今天谈到光伏农业结合,要真正做到健康。我们看看这里面存在的问题,这两种是设施大棚所常见的两种模式,这种模式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多明显的阴影带,这还是效果图,不是实际拍的,实际拍的图好不到哪去,也就是说这个植物不是很匀,起码在时间上日照是不均匀的,我们是不是要有一些方式处理。其二,农业物联网土壤的溯源包括有机溯源,跟我们光伏天然大数据是否融合?很多地方是两张网,两张皮。再往后说,比如说现有的建筑,加上光伏以后,它的结构因为设施农业的设计,25年的设计寿命在原来来说不是这样干的,原来设计指标是25年设计有,但不是非常多见的,但我们光伏比如大棚搭着的,十年以后重新修成本会很大。这里面怎么做?比如化学侵蚀,以及种植湿热环境,比如说蘑菇,棚底下种蘑菇,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这是我近期跑的几个地方,看到的一些拍的实际照片,这是小的桩,这是沙土,一天也就打60个左右的桩,我不清楚云南是否有类似的情况,一般的施工方式跟安装方式是否适合?这里有很多的问题。还有这个图,应该是两周以前拍的,水面对于组件对于防腐有很多问题,有两个小的逆变器和一个大的变压器,直观感觉就有点问题,变压器在水上多打了四个桩平台又加大了,这时候其实对于建设成本来说,这是看不见的成本。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其实有很多看不见的成本,综合成本的上升导致整个建设以及运维成本,特别逆变器摆放方式有点搞,这样走线怎么走?还有一个问题,在设施农业里面,因为五千平米是标准的一个农业大棚,很多组创会用的到,这是弱电网或大规模远距离分布式接入的问题,对逆变器的需求都有,但是否可以实现?
这也是一个案例,我从网上搜的,我们看现在这个系统最牛的在哪里?这个画是网上下载的,无法考证,最牛的是描述,各位都是专家,特别是一线,涉及到很多对系统的理解,对电力系统的理解,需要很多技术的支撑和沉淀。
最后一页,拿一个科幻小说《地球往事》说一下,这个在中国不是很好,这是我们的愿景。底下一句话摘的是文汇报上的话,真正能够做到光伏和农业有机融合,而不是打擦边球,真正做到实现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根在文化说明了农业产品是个性化、区域化,也就是说光伏和农业的结合有很多的路需要走,我们的空间非常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