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对中国光伏产业影响最深重的几件事中,电改配套细则出台算一件,通威5GW项目启动绝对也算一件。
通威的5GW项目本身,在各方媒体的全力宣传下,行业内外已经了解的比较清楚了。不过,吸引记者却不是通威双流5GW晶硅项目本身,而是通过这个项目展现了某种现象。
现象1:上游产品的产能扩张
通威5GW项目,透露给光伏产业的第一个信号,就是上游企业产能的急剧扩张。关于这个项目,通威公开资料显示,占地1200余亩,员工近万人,产能规模达到5GW,预计年度销售收入可达250-300亿美元,当属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太阳能晶硅电池项目。很震撼是吧?但是翻翻通威的历史,就会发现这其实不是通威第一次坐“全球第一”的头把交椅。
就在两年前,通威在合肥投建了一个年产2GW的电池项目,据内部人员透露,合肥工厂到2015年年底产能将达到2.4GW,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多晶硅电池生产厂。两个厂叠加通威在晶硅电池项目上已经可以达到年产7.4GW+,在上游企业中也算是庞然大物。
其实,如果你是个对新闻时间敏感的人,你就会发现,“产能扩张”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通威,整个光伏上游产业,所有的巨头都在拼命扩产,晶科在公布第三季度财报里,公开说“大者恒大”,晶澳、阿特斯、天合……
纷纷并购或者海外设厂,都为了应对未来即将出现的“抢装潮”,而在前不久公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报告》显示,前三个季度出口规模都有持续增长,在每日传统大国优势继续保持,新兴市场的蓬勃兴起,组件出口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同时,10月份国家能源局正式上调国内“十三五”装机目标至150GW,未来上游电池组件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近日的巴黎气候大会,甚至提出到2050年,清洁能源要在电力结构中占比达到100%,未来光伏有着更多机会,而作为上游的电池项目必然会是光电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