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按照约定,今年年底中欧光伏最低价格承诺协议(MIP)将到期,欧盟委员会将于今年年底决定是否继续延长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限制措施。
虽然有MIP托底,但是在承诺履行期间中欧的光伏贸易却从未平静过。欧盟在今年先后两次裁定五家企业退出最低价格承诺协议,并对他们征收高额关税。
一旦协定即将到期,中欧光伏贸易将会走向何方?而这一方向或许可以从欧委会近期对于中欧光伏案做出终止调查的决定中可窥一斑。
终止调查
11月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欧委会已于近日作出披露,基本认同中方的抗辩意见,指出中国企业报价增加是因为中国光伏产品市场份额扩大,而且中国价格的降幅并未大于国际价格,两种价格走势相近。
“这件事到目前为止结果还是不错的,但我们还得继续努力。”沈丹阳对记者表示,接下来商务部将继续与欧委会加强沟通和协商,争取早日恢复光伏产品的自由贸易,促进清洁能源的广泛利用,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贸易保护行动终于“流产”。
2015年5月5日,欧委会应欧洲光伏产业联盟(EUProsun)的申请,开始对最低限价调整机制发起期中复审。申请方指控中国企业大量申报低价,拉低基准价格,要求将中国企业报价从作为最低限价调整依据的彭博社价格指数中排除,意在通过复审抬高最低限价,提高中国产品进入欧盟的价格门槛。
商务部为此组织了积极的法律抗辩。11月4日,鉴于中国光伏价格降幅并未大于国际市场价格这一事实,欧委会表示将终止该项调查。
这并不是欧盟第一次发难中国光伏,更准确地说这不是EUProSun第一次发难中国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