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ProSun是欧盟对华“双反”的始作俑者,应其要求,2012年9月和11月,欧盟分别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及关键零部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
2013年12月,欧盟终裁落地,接受121家中国企业做出的价格承诺,并向中国企业征收为期三年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其中,反倾销税为27.3%-64.9%,反补贴税率为0-11.5%。而这121家中国光伏企业将在价格与数量双重管制的背景下,享受向欧盟出口免征临时反倾销税的待遇。
根据相关协议,我国确认参加价格承诺协议的企业输欧晶体硅光伏产品价格将不低于0.56欧元/瓦。该协议执行时间为2年,将于今年底到期。
而在中欧光伏最低价格承诺协议生效后的这两年,EUProSun也未曾停止过针对中国光伏的举动。今年上半年其再度向欧委会递交了一份申诉,指控中国光伏企业辗转通过马来西亚等第三地,将产品销往欧洲以规避关税。
今年6月,欧委会宣布取消阿特斯太阳能、中盛光电、昱辉阳光等3家光伏制造企业价格承诺协议资格,并对其征收高额“双反”关税;11月又宣布取消浙江正泰公司和杭州桑尼能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浙江金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价格协议”资格,要对其征收“双反”关税。欧盟调查官员还将裁定中电光伏违反价格承诺协定,要对其中国产出口欧盟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分会主任赵玉文指出,虽然目前中国光伏企业陆续在国外建立代工厂,避免了受欧盟取消价格协议的冲击,但是整体来说,欧盟接二连三取消中国光伏企业的价格承诺,意味着被取消价格协议的光伏企业很有可能失去欧洲市场,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
价格承诺或将延期
公开数据显示,此前欧盟是中国光伏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到欧盟的总金额约为204亿美元。2012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对欧美出口占比约为70%,其中对欧盟出口占比达46.1%,欧盟仍为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约为100多亿美元。
而现在,欧盟已经不是中国光伏最重要的市场,对欧出口占比也在不断降低。例如在光伏产品出口中占比近八成的光伏电池组件,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了61亿美元光伏电池组件,日本和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对日出口占31.28%,对欧出口只占组件出口额的19.47%,亚洲市场占中国光伏电池组件出口额的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