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5-09-25 08:34:46
来源:前瞻网
银行信贷大转向“松口”,光伏产业迎来新一轮“吸金”良机。《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国开行、工行、建行、招行、兴业、浦发等多家银行,分类、分级向有技术改造能力的光伏企业发放贷款。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12月以来,其他各路资本也密集进入光伏电站领域。除了绿巨人、恒大、复星产业等产业跨界者之外,中国平安、国开金融、红杉资本等保险、金融机构也在布局光伏电站项目投资。
据业内人士测算,光伏电站项目未来每年所需融资规模约1500亿元,到2020年投资接近1万亿元。业内专家认为,光伏电站的资产证券化已经拉开序幕,银行贷款仍将是光伏电站融资的主要方式。并且,目前多家光伏产业的公司在筹备资产证券化,未来多元化民营资本逐步成为光伏电站投资的主力军,投资空间广阔。
2012年的产能过剩使得整个光伏产业步入寒冬,经历了连续八个季度的亏损。2014年以来,在国内政策利好不断和国际新兴市场崛起的背景下,光伏行业开始回暖,尤其是电站市场快速扩张,拉动组件商、硅片厂商出货大增,盈利情况好转。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预计,2014年全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可达12GW,其中,新增地面电站并网容量10GW,新增分布式电站并网容量2GW。
2015年光伏有望进一步从回暖期进阶至提升期,电站无疑是发展重点。“光伏在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它撬动的经济规模是惊人的,预计2015年还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光伏是一个投资行业,作为投资行业只有盘活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行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光伏才能规模化发展。”晶科能源董事长兼创始人李仙德表示。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算了笔账,到2015年要达到35GW,平均每年要超过10GW,到2020年超过1亿千瓦。也就是说,2020年以前,中国光伏市场每年要达到10至15GW,即每年市场规模要在1000亿到1500亿元。
“目前龙头企业都是满产,甚至供不应求,其资产又有了实际价值。近期有交行、农行等商业银行主动跟公司对接,洽谈电站融资事宜。”常州天合光能媒体总监叶超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说,“目前,光伏企业融资有三个途径:股市增发、银行贷款以及其他融资平台。以前银行出于风控考虑,对光伏行业限制放贷,但现在对优质龙头企业的信贷准入门槛开始放松,不过纯信用的贷款比较少,还是要有可靠的资产抵押或者第三方担保。”
“前一段时间工行给徐州某家大型多晶硅企业进行了较大额的贷款。作为工行来说,我们还是关注企业自身的运营情况,有技术改造优势的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更大。”工行江苏分行高级专家刘人捷告诉记者,“以往,我国光伏产品90%以上依赖出口,根据新的政策导向,未来50%需要在国内消化,这一块贷款投放总量肯定会增多。”
江苏省内其他多家银行透露,“有保有压”的政策是今年信贷投放的方向,关键在于项目本身。浦发银行内部人士也表示:“现在光伏行业有些在转型,整体来看没有以前那么糟了,单位电镀成本降低,包括发电设备、多晶硅等都有受益,光伏设备这一块过去已经充分竞争,目前也尚处于产能过剩,贷款投入风险依然较大,但发电端的风险则相对比较小。”
从监管政策来看,银监会前不久下发了《能效信贷指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行能效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探索以能效贷款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创新担保方式。
记者了解到,经历了行业内的深度洗牌,几年前的盲目竞争状态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国内大企业之间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的激烈较量。目前有技术储备的企业都到了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阶段,而且2015年光伏设备将迎来一轮升级、采购的小高潮,这需要大笔资金投入。
“我们公司2015年电站装机保底目标是500兆瓦,以自己持有为主,这样资金压力就会比较大,但是目前建设期的过桥融资还是有难题,而且现在银行还是采用偏重财务指标的评估体系,而不是重视企业综合实力和发展前景,但光伏行业有发展的特殊性。希望评估指标能有所调整,更加注重企业有没有新品研发能力、自有品牌等综合实力。”叶超建议。
据透露,未来一个可行的方向是资产证券化,即以电站的未来收益作为抵押,通过在证券市场出售以获取资金。受此影响,商业银行对光伏企业融资放贷也有望进一步扩大。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资产证券化还处在探索阶段,地面电站产权、收益比较明确,资产证券化的开展会容易一些。但是屋顶分布式电站由于产权问题、自发自用电费收取等问题目前还没有太清晰的解决方式,还没有一个成功、成熟的商业模式。
相关阅读
银行信贷
光伏产业
融资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