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德令哈机场平稳降落,走出舱门,阳光刺入双眼,让饱受雾霾之困的人恍然间有种隔世之感,机场尽头是无尽的戈壁延伸至天际,阳光、荒地,金色的世界,这里似乎天然是为太阳能行业而存在的。
从机场乘车去往市中心,远方的两束亮光扑入眼帘,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能告诉记者,那就是中控德令哈10MW示范电站的两个集热塔。而此时,我们距离中控项目的直线距离还有25公里。这也间接证明了德令哈当地的空气透明度是非常好的。
但即便坐拥较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在德令哈开发光热电站仍然面临一些隐忧。德令哈辖区面积2.7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仅12万,是以蒙古族和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当地DNI辐照约2000kWh/平方米.年,属我国太阳能资源一类地区。海拔近300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区,具有高寒缺氧、空气干燥、少雨多风、昼夜温差大等特点。虽然气候环境较为恶劣,但也算是中国适合开发光热发电项目地域的普遍特点。
图:德令哈机场环境
这个行业也早已接受了这一客观自然环境,在德令哈周边广袤的戈壁滩上,多个光热发电项目的选址已经圈定,包括中广核德令哈槽式电站、中控德令哈塔式电站、国电投黄河公司与BrighSource和上海电气合作开发的2*135MW塔式电站、国电电力50MW槽式电站、三峡新能源50MW项目、亚洲新能源50MW塔式电站、博昱新能源50MW槽式电站等众多项目。同时,更多的项目开发商正在这里积极寻找机会,欲图圈占更多光热项目资源。
电网消纳和接入能力有限
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德令哈本地电力消纳能力极为有限,当前的电网接入条件也较为落后,这为未来的电力送出埋下了隐患。多个光热项目所在地的西出口新能源产业园区目前仅有1座110KV汇集站(柏树变),由于该汇集站间隔有限,加之德令哈地区大电网设施较为陈旧,难以充分接纳光伏光热新增发电量。
中控德令哈10MW项目2013年7月并网,但由于当地接入有限,远距离接入又需企业自掏腰包投资上千万元建设输电设施,最终被迫接入低等级的当地农网,接入容量仅5MW,但据海西州能源局方面人士表示,几个月前这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中控项目的电网接入容量目前已不再受限。同时,德令哈方面也规划将上述110kV汇集站升级至330kV,以进一步增大接入能力。另外一个细节是,记者在中广核50MW项目地看到,同样由于电网问题,项目地工人的日常用电只能靠柴油发电机满足,这为电站建设造成了不小困难。
图:中广核德令哈50MW项目场址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