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电侧竞争也应在配电公司参与交易的前提下,逐渐培养市场。否则,在输配关系没有理顺的情况下,批发市场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电力零售市场的交易活动恐怕难有实质进展。
新电改发布至今已有五个月,伴随9号文提出多途径培育6类市场售电主体,明确“允许发电企业投资和组建售电公司进入售电市场,进行直接交易的同时从事售电或配售电业务”,售电公司便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内开始布局售电市场的公司过百家。目前,新电改相关配套文件还未公布,售电牌照也未发放。接下来,新电改的走向,尤其是售电市场的建立备受关注。
蜂拥“抢食”市场
近期,包括五大发电集团在内的电企开始“抢食”售电市场。
8月14日,华能国际发布公告称,以自有资金4亿元,在江苏、广东分别设立“华能江苏能源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和“华能广东能源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现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此前,内蒙华电与控股股东成立售电公司、华电集团也部署了区域一体化营销体系建设和筹建售电公司等工作,国家电投首家售电公司也正式注册成立。
与五大发电集团同步布局售电市场的,还有地方政府。
信息显示,山东省是最早布局售电市场的省份之一。5月21日,山东省国能山东售电有限公司、山东龙飞售电有限公司获准成立,两家均为民营企业,标志着山东省民间资本首次进入售电市场。据山东省电力企业协会统计,目前山东省新成立的售电公司约有29家,另有37家企业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新增了售电业务。也就是说,仅山东省就有约70家公司业务范围包含售电业务。
此外,黑龙江、深圳和江苏等地也成立了十余家独立售电公司。值得一提的是,粤电力A、申能股份、桂东电力、科陆电子、比亚迪、孚日股份、四方股份等公司已发布成立售电公司的公告,相继进入售电市场。
业内分析人士称,成立售电公司取得配售电营业执照,与真正开展配售业务之间还有不小的一段距离。“毕竟,在配套细则还没有公布,以及售电公司还没有真正获得经营许可之前,到底谁能吃到蛋糕尚有疑问。”
实质进展都不大
从华能集团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华能集团投资设立售电公司,是看好未来售电市场及相关业务前景广阔,利用自身成熟的电力管理经验,设立专业化的能源销售公司,有利于开拓新的电力、热力等市场,提升盈利水平,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目前,关于售电业务的政策还有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出台,现在只是一些指导性、框架性的东西。华能集团还处于研究阶段,并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对于其他发电集团的进展情况,该内部人士介绍,“其他几家发电集团情况也都差不多,还在继续观望中。”
实际进行售电业务,取得经营许可即拿到售电牌照就尤为关键,这也成为售电公司首先面临竞争的重要环节。
关于售电牌照发给谁的问题,此前发改委就明确了六类竞争主体来参与,其中包括现有的配售电的一些企业、经济开发区、社会资本投资、分布式能源的供应商、一些节能服务的公司,以及一些公共服务的公司。
分析人士称,五大发电集团和地方大型能源企业或将进入首批获颁售电牌照名单,而另一部分公司将只停留在概念炒作上,因此获得第一批牌照的希望并不大。
市场培育才开头
当前就有效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的过程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中,比较突出的有:电力市场如何布局、尚未确定的市场结构下难以确定交易模式,监管体系的建立等。
曾有业内人士指出,电价改革和整个电力市场的建设是一个整体,没有电力市场的设计,电改根本无从谈起。真正推进电力的市场化,有三个核心问题必须解决:首先是电力市场如何布局。其次,是交易模式的选择。目前关于系统运营平衡和经济责任承担等问题并没有明确。第三是监管体系的建立,市场化与监管密不可分。
“电力市场是基于分工的买卖双方之间紧密联系的交换平台,因为电力输送是有距离的,所以市场一定要建立在发达的交通体系基础之上。”业内专家称,“现在大用户直接交易不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平衡机制的设计。在没有批发市场的情况下就进行售电竞争,并不符合逻辑”。
该专家还表示,现有条件规定高科技企业可以参加试点,高耗能企业不能参加试点,这是基于当下电力过剩、参加交易可以降低电价的基础上制定的规则,但如果市场发生变化,电力短缺、价格上涨,则高科技企业便成了受害者,而高耗能企业未进入市场,享受的是国家管控的电价,这便背离了设计初衷,所以没有平衡机制的大用户直接交易无法广泛推行。
此外,售电侧竞争也应在配电公司参与交易的前提下,逐渐培养市场。否则,在输配关系没有理顺的情况下,“批发市场”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电力零售市场的交易活动恐怕难有实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