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阶段性过剩,技术相对落后,海外贸易壁垒林立……曾经如日中天的中国光伏产业,近年来连遇挫折,整个行业陷入“寒冬”。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国家认监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从市场引导、产品准入标准、财政支持、产品检测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和执行标准,以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的应用和产业升级。业内人士预计,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呵护,长期低迷的光伏产业有望复苏提速。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光伏产业约10年前异军突起,到2007年,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设备生产国。以尚德电力、江西赛维为代表的一批光伏制造企业先后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之后,驰骋于国际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却并非一帆风顺。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介绍,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欧洲国家需求减退,中国的光伏产品价格迅速下跌;2009—2010年,德国、意大利市场回暖。与此同时,光伏产业在我国获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催生了新一轮光伏产业投资热潮。
“2011—2013年,光伏制造业陷入严重的阶段性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我国光伏制造业几乎陷入全行业亏损。”王勃华说。
直到2013年开始,我国光伏产业才逐渐进入回暖期。王勃华说,日本出台力度空前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使市场供需矛盾有所缓和。同时,中欧光伏贸易纠纷通过承诺机制解决,国务院支持光伏产业的政策密集出台,国内因此掀起光伏装机热潮。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光伏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2805万千瓦,同比增长60%,其中,光伏电站2338万千瓦,分布式467万千瓦。光伏年发电量约2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过200%。
诸多瓶颈制约升级
我国光伏产业隐患也不容忽视。三部委出台的《意见》指出,光伏产业也出现了部分落后产能不能及时退出市场、先进技术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光伏产业整体技术升级缓慢、光伏发电工程质量存在隐患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