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光伏发电的能量密度较低。这源于日照强度的特性和光伏发电的光电转换效率,通常,每平方米的组件的峰值功率上限目前大约在150瓦以下,大部分时间在100瓦左右。这会导致光伏发电的占地面积较大,因此,大型地面电站仅在荒漠和戈壁比较适宜,而在我国东部、特别是东南沿海,几乎不可能建造大型地面电站。这就是为什么要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原因,尽量利用建筑物的顶部而不占用土地进行发电。由于负载的特性大多也是分布式的,因此,分布式发电是一种与负载分布形式匹配的发电方式。
第三,光伏发电的功率可调性差。当负载增加时,光伏发电无法提供更多的电力,当负载下降的时候,光伏发电也无法根据负载降低功率。所以,在利用光伏发电的时候,要么采用与主干网并网的方式,将主干网作为功率调节池,要么就要采用其它能源进行补充,同时,还必须采用储能的方式,将负载下降时产生的多余能量存储起来。
随着光伏发电的规模的增加,上述弱点将越来越明显,对光伏发电的阻碍和限制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光伏发电的健康发展,促进光伏这个具有明显优势的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无论是地面光伏电站还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必须要设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解决上述缺点,保障光伏能够提供进行大规模稳定的电力供应。
智能光伏微电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手段。
三、智能光伏微电网的特点
微电网,又称微网,是相对传统大电网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多个分布式电源、负载、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组成的电力网络。在微电网内部,电源和负荷能够基本匹配,并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可以孤立运行,同时,也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
由于微电网的概念是将发电系统即电源与负荷置于同一个区域内,因此,特别适合光伏发电等能量密度较低的新能源进行分布式发电。同时,微网内部采取多种电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可以完全克服光伏发电不稳定的弱点,充分促进光伏发电及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有利于促进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的过渡。
智能光伏微电网指的是,采用光伏发电作为白天的主要供电电源,同时利用其它能够与光伏互补的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同时接入来满足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电力供应,并利用储能系统和包括微型燃气轮机等清洁能源作为供电的调节手段,通过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网内的智能控制和网间的远程调度,保障在负荷与电源发生变化时的供电稳定性。总结出十六字方针,就是“光伏为主、多能互补、发储结合、智能调控”。
N型光伏技术创新大会
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于5月22日在上海(SNEC展会同期)举办“n型光伏技术创新大会",来自Infolink,晶科,捷佳伟创、湖南红太阳、帝尔、东方日升、国电投、科伺等组织企业的专家将作重要分享。4月30日前报名抢早鸟票600元。欢迎扫码报名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