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集约化地少紧缺反成发展利好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到2014年底,江苏光伏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257万千瓦,居中东部第一。能有这样的成绩,光伏农业功不可没。
记者从江苏各地市供电公司获得的信息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江苏已并网或正在建设的光伏农业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74万余千瓦,且主要分布在苏北的盐城、宿迁、连云港等城市。
苏北地区装机容量之所以远超苏中、苏南,主要是因为这里有着丰富的滩涂资源和一定面积不适合农作物、树木生长的山坡荒地,非常适合发展光伏农业,而且上马的项目多是地面电站,装机一般都较大。
记者比较发现,若单以装机容量论,江苏是全国光伏农业规模最大的省份,且遥遥领先。个中缘由何在?相对而言,江苏的光伏电站投资环境颇为优越,包括政策支持力度大、产业链完善、并网无障碍等,为光伏农业发展打牢了根基。不过,也并非没有短板。
“在西部建电站最愁并网,在东部建电站最愁用地。”南京中电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葛小华对记者说,江苏经济发达、面积却小,人地矛盾突出,建设光伏电站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土 地不足。
而光伏农业这一新模式的出现,恰好为江苏解决光伏电站用地问题找到了突破口。为什么这么说呢?“光伏+农业”,实质就是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搭顺风车在土地上部空间利用太阳能发电;至于下部空间,种菜也好,养鱼也罢,一点都不耽误。
“光伏农业具有节约土地、集约化用地的显著优势,而这一优势在江苏体现得更加明显。”江苏省电力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祁寿祥告诉记者,“换句话说,土地资源的紧缺,反而成了江苏发展光伏农业的一个利好条件。”另外,有政府部门的重点支持,也是江苏光伏农业快速发展的一大动因。
“地方政府对光伏农业项目一般都持欢迎态度,在用地、配套基础设施、贷款、农业补贴等方面支持的力度,比普通光伏项目要大。”连云港二龙山光伏发电项目负责人郭金龙对记者表示。
2014年出台的 《江苏省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实施办法》中也有规定,对利用沿海滩涂、荒山、荒滩和水面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在土地规划、计划安排时予以适度倾斜。
创新载体渔光互补太火出现“争鱼塘”
就记者掌握的情况来看,全国出现的几种光伏农业形式,包括 “光伏+大棚”、“光伏+滩涂”、“光伏+鱼塘”、“光伏+荒山”、“光伏+荒地”等,江苏都有,但各自的数量多寡差别很大。其中,以 “光伏+滩涂”、“光伏+鱼塘”居多,另外三者较为少见。
“别看江苏地盘不大,可水域面积真不小,鱼塘、滩涂、湖泊、河道等资源十分丰富,在它们上方建电站,搞渔光互补成为很多企业的第一选择。”常熟市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顾阳称。
走进中利腾晖位于常熟沙家浜的0.98万千瓦鱼塘水面光伏电站,仿佛置身科幻世界,4万余块太阳能电池板整整齐齐排列在300多亩鱼塘上空。百十个黄色驱鸟器不停转动,以防鸟儿排泄物污染电池板,影响发电效率。
“按每年每亩算,这个项目能产生发电收益4万多块钱,鱼塘能产生养殖收益1万多块钱。二者加起来,年亩均效益达到了5万多块钱,相当可观。”顾阳说,“而且项目用地是租的,养殖户也因此受益。”光伏与鱼塘的结合还收到了意外之喜。据顾阳介绍,前年夏天江苏出现连续高温,鱼塘里养的鲥鱼、甲鱼等喜阴水产,躲在大片太阳能电池板下面,基本没因高温受损。
江苏内陆鱼塘虽多,但优质区块毕竟是少数,以至于出现了光伏巨头“争夺”鱼塘的现象。
“这是个好事情,”丰县晖泽光伏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洪大卫认为,“将来行情也许会更加火爆。毕竟无论是发展光伏,还是发展高效农业,国家都是力挺的,更别提二者的结合体。”(见右图)与鱼塘一样抢手的是滩涂。江苏拥有900多公里的海岸线,截至2013年底,沿海滩涂达1031万亩,占全国的1/4。这部分土地是渔光互补项目的优良载体。
中节能环保集团投资建设的盐城市 东台渔光互补项目,形成了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发电、下有水产养殖的产业景观。项目运行3年已发电创效4.5亿元,2014年共收获15万斤梭子鱼、7.5万斤小白虾。
“我们所有的水产品都销往各大超市,销售不成问题。今年公司计划将水产品养殖做大做强,作为电站收益的良好补充。”中节能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东台电站站长朱安祥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发现,如果说光伏农业撑起了江苏光伏发电半边天的话,那么渔光互补又称得上是光伏农业的主心骨。尤其是在盐城、宿迁、扬州等几个装机大市,上马的基本都是渔光互补项目,说它最火恰如其分。
用地性质存障碍缺乏标准影响可持续
江苏光伏农业的优势使其备受企业和地方政府青睐,发展势头迅猛,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待解。
用地方面,光伏农业用地性质怎么判断,究竟是农用地还是建设用地,目前尚无明确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并无规范。由于对政策的理解不同,个别项目迟迟难以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
“比如说,在鱼塘上建电站虽然不会改变鱼塘的根本性质,但江苏的成片鱼塘基本都属于农用地,按规定不能在上面建设像电站这样固定周期较长的建筑物。这一矛盾使部分项目在拿地的时候,不容易让地方国土部门‘点头’。”顾阳介绍。
对此,祁寿祥建议,国家农业、国土、能源等相关部门,应联合牵头对光伏农业项目实施中的土地使用性质问题形成指导性意见,对其用地进行备案并视为农用地范畴,从而进一步为解决光伏电站用地问题畅通经络。
审批方面,光伏农业因涉及面广,审批程序较传统电站更为复杂。
“我们的渔光互补项目在行政审批中和普通光伏项目确有不同之处,办理手续流程较多,其中所需提供资料备份特别多,涉及到土地综合利用、环评、滩涂养殖等手续。”朱安祥告诉记者。
南京傅家边科技园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卞维亮也对记者表示,他们利用自己的大棚建设的棚顶光伏项目,尽管装机只有63.18千瓦,审批却也花了半年时间。“希望审批的时间能再缩短点儿。”他提出意见。
政策方面,能否可持续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的项目仅前期投资就高达4.5亿元,现在虽说种植了药材,但收益还很少。想要收回成本,绝对离不开政府的补贴。所以我们最怕政府补贴政策有变化。”洪大卫告诉记者。
光伏农业的补贴可以有两块,一块 是光伏发电补贴,一块是种植养殖补贴。
但江苏乃至国内对光伏农业没有统一的补贴标准,目前只明确了发电补贴,而没有明确种植养殖补贴,具体执行时只是参照了设施农业标准,存在地区差异、理解差异。
因准入标准缺失,企业投资光伏农业是否会出现一哄而上、“过热”的现象也渐渐让人担心。业内已担忧有的企业会以光伏农业之名套取补贴、占用农业用地。
“应该说,有这种现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光伏企业人士称。尽管问题不少,但他仍看好光伏农业的未来,因为江苏对光伏农业市场的开发还是非常审慎的,江苏省能源局对这一市场的监管也日趋严格。“我们公司今年准备再搞一个项目,就怕抢不到‘路条’!”
责任编辑:ca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