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定位完全不在光伏行业”
记者:外界对汉能的质疑,主要在于没有看到汉能的产品。中国很多企业家做事,会倾向于先埋头做产品,做好了才敢拿出来,而你却先大张旗鼓地说开了。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做事?
李河君:这个问题对了一半,不是没看到产品,我们的产品国外很多,中国还没有,收购的Solibro产能有三四百兆瓦,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也有150兆瓦左右。我们现在还在做装备国产化,2014年底河源基地已经有100兆瓦的CIGS(铜铟镓硒)产线投产,今年还有1GW(吉瓦)CIGS投产,明年的产能将更多,会陆续投放市场。薄膜行业目前问题是产能的释放需要时间,所以现在汉能不是产品卖不出去,而是没有那么多产品可卖。
汉能要改变世界,这个事首先要把观念改过来,让大家理解什么叫薄膜发电,什么叫移动能源,这很重要,转变观念就要通过民用化推广,比如现在手里有一个薄膜发电的充电宝,一下就能理解什么是移动能源。
记者:所以汉能其实要走的路完全是基于消费品,基于更广大消费者的路,跟光伏行业现在以工业为主完全不同?
李河君:完全不同。他们(光伏企业)做的光伏是“小光伏”,我做的是“大光伏”,大光伏是移动能源、分布式电站,别看西北的地面电站那么大,那只是小光伏,没有国家补贴做不了。我们不用补贴,我们直接干。
记者:这么说,汉能的定位完全没有在光伏行业?
李河君:是,前段时间有人说我们要灭了英利,我从来没有说过这个话,不知道哪来的。
记者:民用产品一直不是传统光伏企业的主业,因为体量太小,而汉能战略是“工业为辅,民用为主”,做民用产品如何能支撑起汉能业绩?
李河君:民用太阳能的市场容量非常大,汉能目前成立了8个事业部,包括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户用发电、农用设施、汽车应用、电子产品、通用产品、商用无人机、特种产品,每个细分市场的容量超过万亿。
前几年,我们也走过弯路,做过地面电站,此后我们转型也费了不少劲。我们当时想法很简单,产能先销售出去再说。
讲到光伏,特别希望讲一点,地面电站对于光伏来讲不应是主流,主流应是分布式和移动能源。很多做地面电站的光伏企业,没有理解什么叫真正的光伏。我曾经和一个著名的企业家讲过一个观点——你什么时候放弃地面电站,什么时候才算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光伏。
打个比方,电网好比是一百节车厢,运输火电等于是满载输送,而运送太阳能相当于整列火车只装满了20节车厢,而80%没有货,所以成本肯定贵。所以我说,他们没理解真正的光伏,真正光伏不是发电上网,而是移动能源、分布式能源,完全跟传统能源相反。中国很多企业家,包括做晶硅的,都没有真正理解光伏的真正意义。
记者: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你认为你的理解是正确的?
李河君:汉能战略优势在于战略前瞻性,我们做金安桥水电站干了十年,当时所有人都质疑,不相信我们能干成,我说我们能干成,几百亿的投入,结果证明我们是对的。
汉能薄膜,起初所有人,包括公司一些高层也反对,都想过做晶硅,因为挣钱快,当时高层甚至说一半做晶硅,一半做薄膜行不行,最后被我否决掉,就要把薄膜做起来。现在来看,大家都觉得汉能的路子很正确。
记者:这是战略层面,从战术来讲,是不是当时也考虑过如果做晶硅,花很大的力气也不一定能做到行业第一,因为已经有英利、尚德在了?
李河君:恰恰相反,当时如果做晶硅会很简单,汉能的水电产业基础好,与薄膜相比,晶硅的投资只有1/8,而我们选择了投资额高8倍的薄膜。做晶硅很快,不到1个亿的投资就可以做起来,而薄膜有资金、技术双门槛。正因为薄膜难度很大,所以很多人做不了。
记者:主打民用市场,相当于快消行业,跟做水电和薄膜制造是完全不一样的思路和方法论,你个人怎么学习做产品经理?
李河君:亲自做产品经理我没有这个本事,我做产品开发集团CEO是表示我对这个事情的重视。我不会像马化腾他们那样,自己做首席技术官什么的,我没有这个水平。我是一个战略引领者,精神引领者,但不是一个低头(做具体事务的人),我是甩手掌柜。我们做金安桥水电站时,干了十年,我只去了不到六趟,其中两趟还是陪领导考察。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