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冬需要什么样的炭?
美帝国主义不会甘心他们的失败。中国光伏产业刚刚开始有了一点复苏的势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立即抡起了“双反”大棒,于2015年初对中国光伏产业又进行了第二轮“双反”,使得中国的光伏产业在还没有看到春色之前,又迎来了一阵冰冷刺骨的“倒春寒”。这又使得不少政府官员对我国的光伏产业能否存活下去产生了疑虑。
因此,在谈论送什么样的“炭”之前,有必要谈谈对光伏产业的信心问题。
“天助自助者。”我们必须看到,在困难的时期,政府的支持固然重要,但产业自身的生命力也十分重要。如果自身没有生存能力,那么无论政府怎样扶持,都不能“妙手回春”。目前,中国光伏企业的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已经初步形成,涌现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这些企业无论在技术的创新性,还是资产实力,都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和长远的发展动力。这种情况下,政府只要稍加援手,就有不少企业能够渡过寒冬。目前这些企业在困境中也都正在不屈不挠,努力自救。政府的“炭”,未必是让政府动用财政资金,可能一些政策,一些协调,就能使光伏产业起死回生。
政府官员应当认识到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性。目前,在光伏产业普遍遭受困境的情况下,建议政府不要动摇支持光伏产业的决心,不要怀疑对于光伏产业的信心,不要失去发展光伏产业的耐心。对于光伏产业的支持政策,不仅不应当取消,反而应当加大。政府应当对光伏企业给于更多的关心,深入了解企业的困难,帮助企业对问题进行诊断,渡过难关。
虽然现在许多光伏企业的困难都表现在资金层面,但从政府的支持角度来说,比资金更重要的是协调。政府应当重点通过各种手段协调有关机构、银行和企业对光伏企业给予支持。由于我国光伏企业都有一定的技术、市场和基础,也具有足够的资产,因此,这时候,政府不一定需要拿出资金支持,而是可以借助政府的资源来协调社会力量和金融机构的力量,就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例如,帮助企业盘活资产,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予以支持;政府出面介绍或协调风投和创投基金,对企业进行支持;在企业困难之际,动用合理的手段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对于一些税费给于延期缓缴,同时,给企业一定的信用支持。政府可以协调工业园区和社会力量,对光伏企业进行排忧解难,发挥园区和各种政府服务部门的服务功能,为企业排忧解难。
目前,政府对于光伏发电给与了系列的支持,这已经导致了光伏产业“重发电、轻制造”的势头。这一方面说明政府的支持起到了效果,政策之“手”正在起作用。但目前我国对光伏的支持政策,也有使我国光伏产业成为“跛脚鸭”的危险。虽然发展光伏应用市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过去的数年间,我国光伏产业呈现“两头在外”的发展态势,也表示我国光伏市场偏于薄弱。但要看到,制造的强势,才是我国光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美国和欧洲最为担忧的也是我国光伏制造力的强大。因此,政府在送炭时,不要把“炭火”一味地烧向发电市场,而应当保持均衡,让制造业也得到一定的“炭”来保持我国光伏产业的制造优势。
“锦上添花”很容易,也是大多数官员喜欢做的事情。但是,在困难时期对于新能源产业的“雪中送炭”,将比顺境中的“锦上添花”起到更好的效果,也更有价值,而送什么样的“炭”,则考验着政府决策官员的智慧和能力,更是考验政府决策水平的一个试金石。
原标题:光伏产业更需要政府的“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