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看,补贴的是电站的产出,如果投资者愿意用劣质产品,那风险也将由他自己来承担,不是吗?
任其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这个市场上的投资者,也就是业主,有些并非纯粹是基于投资回报的角度,他们可能分好多种。其中一种,就是你此前文章中曾提出的“伪业主”,这是一个很好的可以描述当下市场情况的概念。
很多光伏电站的业主可能都是这样考虑的,先用最低的价格投入,建成电站后,再通过一些手段估价一个不错的价格卖掉脱手,自己不担长期风险。因为他卖掉电站的手段很多。这是伪业主的做法。
而那些真正打算长期持有电站的业主,一是有可能的确因为不懂行业、技术而看不透彻这些问题;二是有可能也是考虑先进来,然后三五年后发电效率达不到要求,再跟供应商扯皮。因为现在货款基本上都不是一次付清,而且还要预留长达数年的质保押金。这样,就会导致大量的电站投资方和产品供应方扯皮打架。
就算那些对电站质量比较注重的业主,也同样更乐于留下好的电站自己持有,而把次的电站卖出。
质保周期长还带来一个新的问题,比如现在三年、五年的质保期,可给你供货的这个公司寿命就只有三年,那么,以后的售后服务谁来给你做?
另外还有一类业主,比如一些投资公司,考虑的是先把整体规模做上去,比如做到吉瓦级总量,然后上市,IPO不容易,那就到三板去圈钱,圈到了钱,这个电站运营怎么样可能就没心思管了,因为已经从资本市场上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当然,这个市场上也有不少业主是真正打算拿着电站运营的,所以他们的做法就不一样,在招投标环节就会想办法控制好产品质量,进而控制电站的质量。
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业主并不多。
因此,如果我们再不对这个市场加以管控,后面的形势可能会很严峻。现在的装机总量还不算大,不过才10吉瓦、20吉瓦,如果到50吉瓦、100吉瓦甚至更多,怎么办?如果80%的电站实现不了设计的发电量,如果20%的电站基本不能发电,怎么办?
这样的情形,也许我们很快就有可能见到。我个人判断,三五年内,可能会有大批电站的设备需要完全更换。
但愿,是我们杞人忧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