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第14届中国光伏大会(CPVC)” 在京召开。与国内外其他光伏展会不同,CPVC是国内最早关注光伏领域的行业会议,历经了30年的岁月洗礼。
作为国内外首批光伏产业见证者和推动者,CPVC自成立之初,就定位于光伏科学和应用领域内的学术性交流平台,致力成为光伏科技的风向标。如今,得益于这一精准定位,CPVC已经成为国内光伏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年度学术盛会,参加的专业人士每届呈级数递增。其规格、规模与参展企业数量与上海举行的全球最大SNEC光伏展形成南北遥相呼应之势。今年,两家南北光伏展会首次携手,也让以SNEC“姊妹展”呈现的CPVC再次迈上新的台阶。凭借丰富的政府资源与独特的专家人脉,本届出席此次会议的官员、专家和知名参展企业均为历届最多。
本期版面将选择部分专家在论坛上发表的观点与读者一起分享。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
国内多晶硅已具备替代进口的基础
根据相关专家预测,今年多晶硅的产量会超过13万吨,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目前,多晶硅开工企业已经18家了,近半数接近满产的状态。各企业盈利情况不太一样,有的盈利情况趋好的,有的虽然在生产,但仍处在平衡点附近或者亏损。从相关数据上看,多晶硅行业内各企业在技术、规模、布局上的优势将拉大各企业间的发展结果,有可能出现多晶硅的企业的两极分化。
光伏产业是两头在外的状况有所改观,我国上游多晶硅自给率已经接近60%,国内太阳能级的多晶硅的产品已经基本具备了进口替代的基础。从总体来看,全球多晶硅仍是扩张的趋势,国外也在加速扩产。价格从年初最低的145元/公斤,上涨至2月份的高点165元/公斤。随后两个月,多晶硅价格一直在160元/公斤左右震荡。进入5、6月份多晶硅价格稳定在约160元/公斤,而由于组件库存量的增加传导至上游,7月份多晶硅价格下探至158元/公斤左右,最低成交价格一度达到155元/公斤。进入8月份多晶硅价格稳定在约158元/公斤,并在多晶硅贸易加工禁止公布后触及165元/公斤的年内高位,但由于进口量的激增和国内有效产能的恢复,目前多晶硅成交价格维持在160元/公斤左右,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从组件环节来看方面来看,今年上半年,国内57家通过规范条件的组件企业,总利用率已经达到78%,电池53家,达到72%,这个数据反映了行业的景气度。值得一提的,前15家已经超过85%的利用率,前15家的电池超过了91%的利用率,少数企业接单已经超过它产能的100%,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现象。
从2009年到2014年,国外市场情况看。现在是德国市场降下来了,日本、美国、中国市场起来了,但是,我们预测这些新兴市场将来也会步入德国式的市场发展常态。我国组件预计今年产量会达到30GW,但光伏出口结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向欧洲出口的趋势大幅度削减,向亚洲出口的趋势增加。亚洲在出口结构里已超过50%的份额,其中,9月份日本就达到了44%,提醒企业要注意出现刹车效应,我们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为任何市场都不可能无休止地扩大规模,市场是非常重要的稀缺资源,应该统筹地发展,不能随便透支,而且它流动性特别差, 20年-25年的使用周期比较长,要防止提前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