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钱越来越难赚 光伏企业崎岖转型

发表于:2014-11-26    

   不管顺利与否,在政策的引导下,国内领先的光伏巨头们都在不遗余力地转向下游。

这两年里,中国光伏企业转型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经过两年的行业整合,中国光伏市场不但进入一个微利时代,且整个行业的发展重点发生了显著的转移。

钱越来越难赚,尤其是在制造端。这一认识促使光伏企业转型呼声日益高涨,然而,在许多企业试图将重心往下游推进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国内光伏市场目前并没有太多转型的空间。

随着国家能源局接连出台支持光伏应用市场的政策,下游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蛋糕;但同样由于政策和产业环境的整体缺陷,某些满腔热情涌向下游争食的企业显得有点尴尬。

  转型包袱

如果留意一下最近一年来中国光伏企业的相关报道,会发现一句口号的出现率特别高,那就是“从光伏产品制造商转型为太阳能能源供应商”。或许可以说,这是国内光伏企业转型的主要思路。

在国内的政策环境下,向“太阳能能源供应商”转型更多地体现在光伏电站的火热。

两年多前,中国光伏巨头英利当时仍坚守在行业中上游,董事长苗连生曾明确表示英利不会涉足光伏电站业务,认为“不能把所有的钱都赚了”。但如今,英利成了电站领域优势相当明显的厂家之一。凭借着海南、河北、新疆、宁夏等地多点开花,英利至今已储备了1.4GW的电站项目,其中包括200MW的分布式项目,甚至在海外也有将近200MW的电站储备。

如果单从拥有的电站容量来看,英利无疑是光伏企业中“向下走”最成功的。

但2014年4月,英利与联合光伏签订了电站收购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联合光伏计划于2014年至2016年期间,有条件收购英利绿色能源拟在中国开发建设的不低于300兆瓦地面光伏电站项目。英利旗下全资项目公司将负责电站项目的开发、建设,电站项目并网发电及验收并满足其他相关前提条件后,联合光伏将通过收购项目公司股权的方式获得项目所有权。

此举让业界重新审视英利向电站业务的转型意图。从财报来看,一直到2014年第二季度,英利的净亏损仍高达2.852亿元,这个数字环比削减约14个百分点,伴随着光伏组件出货量环比上升40.8%,毛利率15.6%,这家公司正在努力改善运营和财务。苗连生表示,英利“始终致力于重回盈利轨道”。而光伏电站的建设投资是其改善盈利能力,优化财务结构的重要手段。

那些曾在制造端深耕的企业,此时最能体验到这个环节盈利的困难。发电市场的崛起是国家政策为企业打开的另一扇窗,只是这一扇窗的风景实际上并不甚开阔。电站项目确实有收益稳定的优势,但其回款周期漫长对负债高企的光伏又是另一个负担。

责任编辑:solar_robot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第三届“光能杯”跨年分享会
第三届“光能杯”跨年分享会

2022年1月7日

中国-江苏

新闻排行榜

本周

本月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1 索比太阳能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