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随着光伏电站的规模和数量的逐年增加,现在业主更关注如何通过检测和质量评估来改进电站运维方式,最终得以提高电站的发电量。由此,保证光伏电站质量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议题。10月31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召开2014中国光伏电站性能检测与质量评估技术研讨会,讨论电站质量对于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关注电站质量主要有三点,一是保证发电量,二是可靠性,三是运维。实际上,在光伏与资本结合的道路上,包括光伏电站的股权融资、财务分析、产权交易、保险等均需要完备的电站质量评估。而对于光伏电站质量,现在整个行业已经制定了很多标准,如组件、平衡部件等相关的元器件已经有了相关标准,日趋完善。但是最终电站建成以后,如何对电站质量进行评价,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针对这种情况,美国能源基金会支持了一个项目,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光伏技术检测中心承担成立了大型光伏电站标准体系研究课题组,并制定并网光伏电站性能检测与质量评估技术规范标准。据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光伏技术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邹新京称,现在该规范已经完成了征求意见稿。
不过,另一方面,标准只是一个宏观的检测。国电光伏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协祥认为,标准检测应该要更专业细化一些。第三方的检测不能完全代表质量,微观的监控还是要靠系统本身的技术去实现。
比如组件,组件是光伏电站中成本最高的部分,在以价格竞争来寻求降低成本的市场环境下,质量就成为供需双方必须要维持的底线。
近几年各个地方的光伏装机量不断增多,组件质量问题就随之而来。组件问题不仅局限于电池片,也涉及到组件的各种封装材料,接线盒这样的辅材。不同的质量等级的材料,会带来不同的组件的品质,即决定了组件的价格。所以,一味地追求组件成本会把成本压力向产业链中各个方面把继续传导下去。也就是说,组件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光伏电站25年运营期的发电收益。
由此,关注光伏电站质量应该更多地围绕产品25年生命周期的可靠性,进入动态质量检测阶段。
对于保证电站质量的方法,吴协祥认为,首先要拥有一支专业的质量管理团队,技术创新智能化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其次,是建立从制造、安装、运维以及电站的相关标准;第三,是制造企业必须要做自己的可靠性测试;第四,则是技术创新智能化。
原标题:组件质量决定光伏电站25年发电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