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V Taiwan 的领袖高峰论坛上,太阳能产业领袖们就市场变化、两岸技术与资金整合、美欧对中、台双反之因应方针,以及太阳能产业如何能永续经营等问题与在场嘉宾进行深入对谈。领袖们一致认为,了解自身优势,资金、技术合作,以及更广泛的全球产业布局,是太阳能产业未来的必经之路。
在全球贸易战局、双反的浪潮下最大的受益者之一REC Solar 十分关注贸易战火延烧的方向,并透过在新加坡驻点制造的方式成为亚太地区的供应商之一,同时规避贸易关税。保利协鑫董事舒桦、台厂新日光副总陈伟铭皆表示厂商的加速全球布局在贸易战火中的必要性,舒桦更指出中、台海峡双方应尝试共同发挥彼此优势,合作打破贸易壁垒。
海峡两岸厂商各有优点。杜邦公司大中华地区总裁郑宪志指出,台湾有半导体产业方面的人才与经验优势,所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在技术与效率上很具竞争性;而中国则坐拥庞大的市场,且需求有明显的季节消长,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生产配销与产能都需要更细致的协调、合作。此外,台湾在资金方面也有优势,两岸厂商在资本与股权方面能进一步合作或许也是一条出路。
然而,台厂高度倚赖外销,而目前中国即是最大买主,在双反初判税率无法使台厂电池在价格与品质方面占有优势的状况下,部分台厂可能会转而投入系统端,使得台厂本身的资金需求增加,不一定会流入中国。席间,昱晶的潘文辉总经理点出两岸在资金上的流通受限于法令,尚不完全透明,股权合作或许能成为两岸互动竞合的一部份,但实质的资本投资环境还不够稳定。
贸易战火四面楚歌 厂商需知己知彼
太阳能产业在先后经历欧洲、日本主导的火红年代后,现今由华人圈领导的太阳能产业面临了许多困难。在国际贸易壁垒的限制下,太阳能产业进入了削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使厂商获利状况恶劣,十分不利永续经营。论坛主持人张秉横表示,太阳能产业与政策息息相关,不够稳定的政治、政策环境使业者无所适从,难以寻求稳定的发展策略,单单依靠“开拓海外市场”是无法彻底解决这问题的。
在贸易战争与需求消长的产业变迁中,西安隆基董事长李振国表示,透过优势区分以及两岸竞合所产生的新市场、新价值将对太阳能产业有正面帮助。他举Tesla执行长Elon Musk 为例,Musk 收购了SolarCity ,又与Panasonic 合作投资Gigafactory 电池工厂,展现全新的愿景:在各地高速公路铺设太阳能板与电动车充电站,结合太阳能、电池与电动车,开辟全新的价值市场。李振国指出:“当太阳能的发电成本低到不需要政府补贴时,才算真正进入庞大的市场。新的市场需要愿景。”
产业是否能开拓市场、带来价值,并帮助公司获利,决定了是否能永续经营。张秉横表示:“台湾业者必须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美国不缺电,因此强调应用;中国有缺电问题,因此着重电力开发。台湾的困境在于内需无法支撑产业,政策找不到出路,对外布局也不清楚角色定位。”他也结论,两岸业者要了解各自的优势、定位与需求,且台湾业者在很可能失去双反保护伞的状况下,也要更明确掌握自己在电池方面的技术与布局,否则未来将会面临中国电池厂更强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