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国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逐步向以商业模式创新为重点过渡,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的创新是国外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如何进一步促进金融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支撑?目前有哪些新的模式值得中国借鉴学习?
里夫金:金融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需要政府支持。还记得欧盟成天哭穷吧?那都是骗人的鬼话。去年欧盟在基础建设上投下了7800亿欧元,修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路和桥,便利了石油、煤炭巨头们。想想我们从这笔浪费在旧设备的钱中抽出四分之一投资新能源领域,将会创造出多少工作啊?
我的智库里有最好的经济学家构建投资蓝图,量化投资回报率,从而引起银行、私募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投资新能源的极大兴趣。关于投资模式有很多选择。1932年,罗斯福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鼓励农民成立电力合作社,顺利完成了给农村通电的任务。所有债券也被全数偿还。所以,由政府发起,金融行业跟进的模式还是符合长期目标的。
记者:一些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国家,比如德国,也遇到了一些现实困难,比如因为可再生能源占比较高而带来的调峰问题、电网稳定运行问题,尤其是电价上涨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工商业用户和居民的不满,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您认为可再生能源在经济性上还需要多少年才能和传统能源直接竞争?
里夫金:我为欧盟制订了发展新能源计划,德国正在积极实施中。我给德国的表现打B-,因为他们没有领会我的意思。虽然分数不算高,但已经是欧洲国家中的最高分了。
我告诉他们要可持续发展新能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政府推行电力收购制度,这样民众就不用承担电费上涨压力。这点中国做的很好。2)将每个建筑变成一个小型“发电厂”,鼓励人们生产能源而不只是消费它。这点德国做的不错。3)将能源以氢气形式储存。德国投了5亿欧元建造设备,却没有很好实施。这部分是因为天气原因,德国正在积极想办法解决。4)将智能电表装在电网上,实现输电过程数据化。这点德国没有做,结果发电厂抢着把“绿色能源”输入电网,造成大量电力流失。
另外,电力公司将政府补贴反加到民众身上,才导致零售电价上涨,其实电价整体是下降的。即便零售价上涨,也只是小幅度的,我们并没有看到有人上街游行,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