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预备军受机构追捧
如今风头无两的中海阳,在最初登陆新三板的时候并非巨头。
公司2009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总营业收入为8482.38万元,净利润为1758.08万元。
当时,业内知名的企业已有无锡尚德、天威英利、江苏林洋、晶澳太阳能等,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上游的电池片和组件企业规模庞大,数量众多,占据全球份额的半壁江山。而公司则选择错位发展,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下游应用上发力。
“中海阳是民企,新三板融资功能的资本助推力量给公司带来的变化很大。”赵萌表示。挂牌一个月后的4月14日,中海阳的第一份定向增资方案就出炉了。
中海阳以9.00元/股向上海昌瑞投资、成都恒利捷物资、江苏长风信达创投等6位机构投资者和3名公司管理人员及部分员工定增1250万股,募集资金11250万元,当年7月22日便募资到位。募集资金用于加大对太阳能电站核心技术的研发力量,并继续扩大对太阳能光伏产品及LED绿色照明产品的投资力度。
有资金解渴的情况下,中海阳在当年11月马不停蹄地发布第二份定增方案。此次单价大幅提升至21.2元/股,公司拟发行1000万股限售股以募资21200万元,用于在成都的“太阳能聚光热发电反射镜生产线项目”的一期投资(共三期)。机构投资者增加了上海嘉程信息科技、辽宁中鼎企业发展顾问等7家,认购依旧踊跃。
赵萌介绍,太阳能发电领域对资金的渴求十分迫切,募集来的资金悉数投入承诺项目。如第二次定增的项目,是在当时太阳能光伏发电火热的背景下实施的战略转型,公司进军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经过2年的建设,目前该项目已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柔性太阳能反射镜生产线。
2013年8月,中海阳再次发布定增方案,向自然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发行1200万股,价格为5.30元/股,募资额为6360万元。此次募资全部补充流动资金。
记者注意到,每次的定增方案中,中海阳都会留出约30%的股份比例用于在册股东的申购。公司在2010年度和2012年度进行过两次分红,分别是每10股以资本公积金转增10股、每10股转增2股。
赵萌表示,公司一直按照政策保证老股东权益的同时引入新的投资机构。目前,公司股东已有近十家机构潜伏。
记者也了解到,中海阳此次停牌很可能将引入在太阳能发电领域有经验或在资本领域有丰富经验的机构投资者。
目前,中海阳的成交已直逼创业板。
记者注意到,中海阳2011年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关于公司申请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议案》。并于2012年3月开始创业板申报,但9月终止审查。当年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困境或是主因。
如今,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度过寒冬逐步步入恢复阶段。未来,中海阳或将重启创业板上市梦。
原标题:揭秘做市明星股:挂牌四年资产膨胀17倍 中海阳拟再谋创业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