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光伏组件价格下降以及国家一系列促进光伏发电发展的利好政策刺激,近年来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尤其是西部大规模集中并网电站的发展异常迅速,集中并网发电的商业发展模式日益成熟。然而,在跳跃式的增长背后,重建设、轻管理,标准不统一、收益不确定等问题凸显,给集中并网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带来新挑战。
集中并网光伏发电“狂飙突进”成能源“新秀”
受国际经济低迷、光伏组件价格大幅度下跌的刺激,以及国家明确光伏上网电价政策等利好因素的推动,拥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和广阔荒漠化土地资源的西部地区,近几年成为光伏发电的热土。
青海省早在2009年就确定了“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思路并在规划上领先,近几年光伏并网发电的装机容量更是按照“一年100万千瓦”的速度,跑在了全国前列。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海集中并网光伏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360万千瓦。
在同样拥有丰富太阳能资源和荒漠化土地资源的甘肃、新疆等地,也不甘落后,在最近两年内相继出台集中并网太阳能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国家能源局8月上旬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甘肃和新疆并网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已经分别达到445万千瓦和357万千瓦。
光伏电站产能“狂飙突进”,仅2014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光伏容量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达100%,其中新增集中并网光伏电站容量达230万千瓦。这一出乎意料的发展速度让业界直呼:光伏发电产业的“春天”真的来了。
“短短三年,西部大规模集中并网光伏发电产业的实践,已经完全改变了光伏发电产业格局,人们对这一产业的认识以及产业本身在技术可操作层面都已发生彻底改变。”光伏发电领域职业经理人俞容文说,在电价补贴政策明晰,产业规划不断完善的情况下,集中并网光伏产业的商业发展模式已经完全成熟。
他告诉记者,如果按照平准化电价计算,即以光伏电站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全投入除以全发电量的收益计算,2012年以后投资建设的光伏电站的度电成本理论上已经降到了0.6元以下,与当前的上网电价相比,盈利预期十分可观。
“疯狂”之下隐忧凸显
在对投资光伏电站的效益预期持有乐观态度的同时,业内人士对集中并网光伏发电产业也心存忧虑。主要表现在地方产业政策设计上仍存在缺陷,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且电网的消纳能力不足问题突出。
“尽管从目前来看,电网做得不错,只要是拿到项目且按期完工的电站都能并网,但由于没有制度约束,‘弃光’的现象仍有可能发生。”青海蓓翔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光伏电站的并网和消纳不能得到有效制度保障,那么其盈利空间就不确定,投资者始终是被动的。
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有关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青海境内新能源发电已经实现了全额收购,目前不存在‘弃光’、‘弃风’现象。但受电网结构和新能源发电布局的影响,偶尔也会出现因电网正常检修产生的短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