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光伏行业便经历巅峰和低谷,光伏巨头一个个拔地而起之后又批量陷入亏损境地难以维系高速增长,光鲜亮丽的行业跌落成为令人可叹可惜的落魄行业,之前在财富排放榜上出现的各位大佬如今都“去哪儿了”?现在追究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已无济于事,政府层面、龙头企业、银行系统都不愿意再触碰那一段辛酸的往事,剥离业务、变卖资产、收缩政策便成了常有现象,以至于资本市场上闻听光伏企业便感觉“狼来了”。不过,阳光电源,这一登陆创业板的安徽光伏企业却可以扛起光伏行业投资价值的旗帜,将其称为我国光伏行业最佳代言人一点也不为过。
与很多光伏企业类似,阳光电源在光伏行业最为辉煌的11年登陆深交所,30多元的发行价格很快被打破,而后一路下挫直至12年底创出6.58元最低价后才开始上涨,从13年初不足9元每股一路飙升到14年初创出历史新高的41.07元后才进入调整通道,这一波段明显强于绝大部分光伏概念股走势和大盘上扬力度。有人说是概念炒作,有人说是主力控盘,但阳光电源逆势大涨并非单纯的庄家控股、游资概念炒作,其背后提供强力支撑的是良好营收数据。
阳光电源近三年净利润分别为17254.81万元、 7280.17万元、18103.20万元,在各大巨头纷纷通过财务数据“整合”、变卖资产、谋求银行信贷、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情况下,阳光电源能够凭借自身主营业务保持三年连续盈利,且盈利额度非常可观,这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地方政府、国企央企背景的而言着实不易。尽管2012年受大环境影响净利润大幅恶化,但公司在接下来的13年顺利打好民企翻身仗,净利润总额度与巅峰时期的11年相比也毫不逊色,公司股价能够逆势走出大牛状态正是对这一数据的强力肯定。
如果单纯用该数据来研判阳光电源的厉害之处则显得过于缺乏说服力,将其定义为中国光伏行业代言人也显得有些牵强。阳光电源的两大“杀手锏”更是独树一帜:
第一,公司战略定位清晰,从不追求浮夸的过剩产能、政府补贴和市场营销。阳光电源深深扎根于光伏和风电行业,以逆变器和交流器起家,没有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多晶硅、光伏组件和光伏电站环节。无论公司实力大幅攀升之后还是之前刚刚涉足光伏产业,阳光电源的发展战略都非常明确,以专业化、精细化、高端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逆变器产业,而避开了市场风险较大、产能过剩的环节。这与其它我们熟知的光伏巨头是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也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经营战略。
这种经营理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非常少见,放在其它行业也可以被称为典型案例。当国内企业都盲目追求规模、产能、产量、营业收入等虚幻而不切实际的数据之时,当国企央企、国际巨头纷纷将主要精力放在同一个环节时,当明星企业都因行业蓬勃发展大肆扩张、行业萎缩而极力转型时,阳光电源却始终坚持自身主打业务不动摇,这种精益求精、稳健发展的理念着实值得称颂。
第二,“变则通、通则久”,阳光电源并非死守一个环节不做丝毫改变,公司主营业务在近两年做出微小调整,保障核心竞争力、毛利率的同时,又能降低其他环节的冲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从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来看,2012年光伏逆变器营业收入占比高达89.32%、风能变流器营收占比为10.39%,其他业务占比微小可以忽略;而到了2013年光伏逆变器营收占比仅为64.53%,风能变流器也下降为3.59%,光伏电站系统集成则横空出世占据31.18%的营收份额。公司下调变流器和逆变器的营收占比,却培育出电站集成系统,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完善了产业链,还将内部业务调整工作有效完成,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
阳光电源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发展电站集成系统的做法非常高明,公司没有一位追求逆变器产能、产量的大肆扩张,而是以逆变器做“引子”切入到电站环节。我们都知道,光伏电站环节获得了政府层面的政策扶持,未来几年将以高速增长的姿态全面爆发,涉足电站业务是为公司下一阶段培育全新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光伏巨头纷纷吹嘘自身国际化战略、全球化营销,而后被欧美多轮“双反”折磨到精疲力竭,阳光电源依然将国内市场作为主打市场,其没有追求虚名本身就是定力强的象征!看到熟悉的同行又再次回来,后街男孩那首经典的歌曲或许最能表达阳光电源的心情“Welcome Home”。
(作者系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 能源行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