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世贸组织(WTO)日前裁定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反倾销、反补贴)措施违反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但中国光伏出口美国可能仍难逃被征收高额税的命运。7月25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认为,进口自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部分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并确定了相应的倾销税率。这是继2012年后,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第二次“双反”调查。
初裁结果难以服人
随着初裁结果落地,中国内地光伏企业将被征收26.33%至165.04%的临时反倾销税,台湾地区光伏企业将被征收27.59%至44.18%的临时反倾销税。
根据美方程序,美国商务部将于2014年12月15日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终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2015年1月29日做出行业损害调查终裁。如果二者均认定中国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给美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美国海关将正式开征反倾销税。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表示,本次调查在立案、初裁程序中均存在重大瑕疵。同一起诉方在第一次“双反”裁决仍处执行过程中,再次针对同一产品申请“双反”调查,在世界贸易救济调查案中实属罕见。为达到发起第二次“双反”调查的目的,美国商务部不惜改变涉案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因此造成其在立案评论、补贴初裁中均无法对涉案产品范围做出明确说明。在产品范围不明情况下,美调查机关竟然能够做出初裁,并计算出相应税率,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美国商务部的做法在其国内也遭遇嘘声。太阳能行业协会此前警告称,许多美国太阳能制造商依赖全球光伏供应链,美国的做法会损害美国太阳能产业下游企业的利益。
逼企业转战新兴市场
这次“双反”强调的是,如果硅片来自中国内地,而组件和电池在海外并出口至美国的话,不在“双反”范围内;如果使用中国内地的硅片、台湾地区的电池再返回到内地做成组件,出口美国就会被征税。广东省光伏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朱薇桦对新快报记者表示,“随着台湾地区这条路被封堵,开拓新兴市场、转向内地市场已经成为首选。”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产品分会会长孙广斌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产品40%的出口量流向亚洲市场,美国和欧洲各占20%,其余的份额分别流向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多元化的特征日益明显。
广州证券首席分析师姚玮表示,国内市场需求的爆发将拉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同时,组件商近两年已加大在海外建厂的力度,进一步将“双反”影响降到最低。
我国市场需硬起来
日前,世界贸易组织(WTO)做出裁定,2012年美国对中国光伏电池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即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了不当关税。这是中国在一系列国际贸易争端诉讼上,在WTO难得的胜诉。但WTO诉讼耗时费力,以光伏争端诉讼为例,中国提出诉讼已经一年,美国如果上诉,那最后定案可能还需要一年。一年时间,市场已经失去,损失已然无法弥补。可见,打赢更多是道义胜利,于实际利益没有太大帮助。
贸易有来有往,美国对中国企业施加不公正的做法,那中国理应采取反制措施让美国尝到苦头。比如,在不少光伏有关的配件中,中国制造中也有美国出口的组件。更何况,贸易是一体的,中国光伏受损,凭什么美国农产品还可在中国畅通无阻?
博弈,自然须有理有利有节,在强硬同时更要展现灵活性。这正是中欧能避免光伏贸易战而达成妥协的重要原因。而在中美贸易摩擦方面,在过去几年,中国方面总是显得口头功夫多实际动作小,长此以往,反而助长了美国的得寸进尺,中国企业苦不堪言,同时更让其他国家有非分之想,总意图效仿美国的“惯例”。
观点:中国对美国有着较大的顺差,难免在一些争端上处于守势;而中国光伏产品产能过剩的事实,也让中国在国际争端上底气不足。但面对明显保护主义的做法,中国光伏企业总是坐着挨打,显然非正当之策。中国企业自然要苦练内功、提高竞争力,促使市场多元化,让眼红者无从下手;同时,还需要国家战略上的保护,防止一哄而上最后一拍而散,更不能让中国企业在海外总吃哑巴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