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光电7月15日晚间公告,宣布由于近期国际及香港股票市场波动,将推迟建议的股本集资。但顺风将继续监察市场情况,并在适当的时候考虑寻求股本集资。
这是顺风光电自2012年11月被郑建明控制的Peace link Services Limited收购以来,第一次遭遇融资滑铁卢。在此之前,顺风光电已经通过发行可转债和新股累计融资达到83.79亿港元(7.7506, 0.0001, 0.00%)。
而顺风光电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股价也已经从2012年11月的0.3港元上涨到目前的10港元,股价翻了33倍。顺风光电的股本也已经从15.6亿股扩大到21.3亿股。
顺风模式考验
此前顺风光电曾宣布要公布发电量数据,而时至今日这一数据仍然没有公布
这是顺风光电自郑建明接盘以来,第五次发行可转债。根据顺风光电5月26日发布的公告,顺风光电原计划按照不低于每股配售股份10港元的配售价认购最多6亿股配售股份。截至目前顺风光电一共发行股份21亿股,6亿股约占总股本的28.17%。
而此次顺风光电可转债发行失败的原因,从7月15日股价上就可以看出。7月15日顺风光电的收盘价格为9.46港元,低于可转债的发行价格10港元。根据顺风光电的公告,10港元的可转债发行价格制定标准,为5月26日收市时顺风股价10.98港元折让8.93%。5月13日,顺风的股价达到了历史最高值12.08港元,按照当时股价,可转债定价为10港元似乎合理,但此后顺风光电股价一路持续下跌,可能公司管理层也始料未及。
另外,资本市场相信数据。在去年已经完成了890MW装机目标后,顺风光电今年又提出了3GW的目标。此前顺风光电曾宣布要公布发电量数据,而时至今日这一数据仍然没有公布。然而,同为港股上市的光伏企业联合光伏已经率先公布了两个季度发电量数据。
而顺风光电的这一可转债发行失败,对光伏业内意义也非同小可,因为其是光伏电站这个概念是否还能在资本市场圈钱的指标。
顺风光电是资本市场上开创了用电站资产讲故事的先驱,也是目前把故事讲得最好的公司之一。在2013年之前,光伏行业经历巨大挫折,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跌、欧美双反压力,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顺风光电从一片废墟中崛起,成功证明了光伏需要一种新玩法。
一位有10年光伏从业经验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郑建明的玩法就是做“资产证券化”。他认为,光伏电站资产有稳定的现金流,所以其可以倒推公司的估值,而电站收益全部来源于电价,所以电站规模越大,赚的就越多。建设电站需要很庞大的资金,所以顺风光电需要不停发债。而可转债事实上是一种信心的体现,因为可转债可以转股,其又可以反过来支撑股价。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股价上升助推发债,发债又支撑了股价,逐渐把盘子越做越大。而在这种模式下,也只有把规模越做越大,才能有资金支持之前的账单,一旦资金链断裂,就是一个“旁氏骗局”。
不过,顺风光电的资金链却并不那么容易断裂。6月,顺风光电已经证实获得银行1000亿授信,只是尚未开始使用。
截至公告日,郑建明持有6亿股股份,占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的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