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良贷款容忍度上,银行的容忍度也在不断放宽。在江苏省内,部分银行小企业信贷不良率已超过2%,为十年来较高水平。“以往,某个信贷产品如果不良率达到2%就要整改,或停止运营,或审批权上收,但目前针对单项信贷产品不良率容忍度设为2%至3%。”农行南通分行副行长徐小飞透露。
尽管融资成本已经被尽力压缩,但企业目前的融资环境仍然不甚良好。资料显示,江苏省内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平均为基准利率上浮8%左右,其中,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贷款利率一般上浮10%至15%。浙江地区的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与之相近似。企业除了要承担银行的贷款利率外,还需要承担担保等其他融资费用。
“在融资方面,目前,我们的银行贷款利率约7.8%,如果加上担保费等费用,整个企业融资成本大概在10%以上。”江苏格美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陆建辉透露。
经济结构转型调整期,银行监管制度的设计和引导正面临着市场资源合理化配置的考验。放贷难和放贷少,不仅是银行的问题,也是监管层的问题。
目前,银行放贷能力受资金流动性、合意信贷规模和资本充足率的三方面约束。“国家对银行对小微、‘三农’融资方面提供了很多支持,包括再贷款、定向降准等,银行资金来源方面得到了缓解,但银行表内贷款都要占用资本金,因此,不排除部分银行依然倾向于做表外融资,而房地产、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表外融资把资金成本提高了,这恰好压制了银行需要支持的小微、‘三农’,因此,在补充银行资本金方面监管层可以多开辟渠道。”有分析人士这么认为。
也有银行人士透露,“降准和放松存贷比的确能释放一部分信贷资金,但受央行合意信贷规模的控制,加上市场不景气,短期内,银行宁愿把这些资金拿去做一些高收益的资产配置,而不一定去放贷。”
“受央行合意信贷规模的控制,我们存贷比仅61%,即便有资金也不能全都去放贷。”浙江某股份制银行高管坦言,“所以,不排除一些贷款规模受约束的银行,宁愿拿降准释放出的资金去做其他高收益资产配置,赚更多利润,而不一定放贷给实体企业,这势必会影响调控初衷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