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分布式光伏补贴方式为度电补贴,与台湾的标杆电价上网、美国的ITC、加速折旧等补贴方式不同。德国已经实现平价上网,居民用电电价高于上网电价,因此自发自用比例提高能够带来项目收益率的提升,且分布式光伏资产在德国已得到资本市场认可,融资瓶颈并不明显。美国的补贴方式更有利于用户端的利益,因此推广难度较小,另一方面,居民住宅多为独栋,屋顶资源丰富,有利于分布式光伏的安装推广。台湾的标杆电价上网不存在自发自用比例变化导致项目收益率变化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分布式光伏项目收益率的稳定性。
在金融创新领域,我国相关法律仍需完善,光伏资产证券化的模式尚未走通,因此融资模式的多样化仍均在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国融资成本与国外相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融资创新的发展。
图表 55 我国政策环境、金融环境等与海外成熟国家/地区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
|
政策优劣势 |
金融环境 |
工商业/居民电价水平 |
|
德国 |
最初对自用电量进行额外补贴,鼓励自发自用。随着光伏成本不断下降,补贴政策将逐步退出。 |
先由政策银行进行贷款支持,经过长期运行,电站资产已获得资本市场认可。 |
居民用电价格高,约0.2$/kwh以上,已达到平价上网。 |
|
台湾 |
固定上网电价有利于稳定电站的投资收益率,控制投资风险。 |
商业银行已建立专案融资机制,并引入保险和信用担保。 |
居民用电价格偏低,约0.1$/kwh左右。 |
|
美国 |
通过初始投资补贴和电价补贴等政策提高电站收益率,净电量计量法有利于稳定电站收益率。 |
金融市场发达,能够通过与各类投资机构合作进行融资模式的创新。 |
居民用电价格约0.12$/kwh左右。 |
|
中国 |
度电补贴政策提高电站收益率,但自发自用比例的变化带来项目收益率的不确定性。 |
目前以国开行贷款为主,商业银行贷款尚未彻底放开,证券化仍处于设计阶段。 |
居民用电价格偏低,约0.1$/kwh左右。工商业用电价格0.14$/kwh左右,已达到平价上网。 |
|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
我们认为,我国分布式光伏2014年上半年推进低于市场预期主要由于商业模式尚不明晰,融资存在瓶颈等,目前行业遇到的主要困难主要有:
1) 项目收益率不确定的问题。分布式光伏发电分为自发自用和余电上网两种,上文测算结果显示,自发自用的比例变化导致了项目投资收益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2) 屋顶产权不明晰,多方利益协调存在问题。目前分布式光伏大多在工商业推广,很多工商业屋顶产权不明晰,项目实施需要与工商业用户、物业等多方利益进行协调。
3) 用户使用的持续性不确定。由于用户大多对分布式光伏未来收益率稳定性持怀疑态度,建设方很难将分布式光伏项目直接出售给用户,更多是采用收取电费的方式获取收益,而用户持续使用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给项目的投资回收带来风险。
4) 收费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目前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没有统一收取电费机构,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对接给收费带来一定的风险。
5) 融资受限。由于项目收益率无法得到保障,银行等融资渠道难以大规模进入分布式光伏领域,行业遇到融资难的问题。
我们认为,以上问题需要通过相应的政策的调整和落实予以解决,比如:
1) 可以将自发自用和余电上网电价统一,并设定最低的自发自用比例,从而使项目收益的确定性增大。
2) 要求由电网公司或者建立统一的收费机构对分布式发电进行收费,解决企业回款不及时的风险。
3) 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分布式光伏项目进行认证,促进项目的转让,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依据,解决项目融资问题。
4) 成立政府引导基金,为分布式光伏领域提供专项融资渠道。
5) 积极进行资产证券化探索,分布式光伏项目未来现金流稳定,能够成为优质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因此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为企业开辟低成本的融资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分布式推广速度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补贴电价低,10%~15%的内部收益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推广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两端:收费和融资,融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又依赖于收费模式,现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具备可复制性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随着分布式光伏政策的不断细化和落实,下半年有望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从而带来行业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