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依赖于政府补贴发展,这使其一直处于较强的政策周期。最终,补贴的目标是为了不补贴,各国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带来了近年来成本的快速下降,光伏可再生、分布式等优势逐步体现,行业已经找到支撑自身发展的动力与支点。从行业研究的角度看,按照不同的行业驱动因素,我们可以将政策性行业分为“公用事业类、投资驱动类、消费类”三大类,而光伏行业属于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对其研究我们认为主要在于“顺势而为”:1、立足当前政策方向,寻找驱动行业短期发展的动力;2、锁定驱动行业政策的核心因素,判断中期政策发展趋势和政策周期波动;3、以历史与海外经验为依据,探寻行业发展的可能阻碍因素及中长期走向。
以史为鉴,探周期之源:缘何复苏与萧条
2000年以来,光伏经历数次繁荣与萧条,通过分析我们认为:1、虽然行业发展依赖于政府补贴,但成本持续下降对行业发展更为重要;2、成本下降速度大于补贴下调速度使得光伏投资收益率高企,资金逐利性驱动装机快速增长;由于缺少进入壁垒,行业容易出现过度繁荣,进而迫使政策退出,导致行业迈入萧条,甚至调整过度,这就是光伏周期波动的根源;3、资金逐利带来行业波动主要由非市场化的光伏补贴模式FIT所导致,因此在这一模式下,适当规模控制及补贴依序下调是行业健康发展所必须的;4、全球光伏发展明显滞后于风电,且光伏装机水平较高的国家一般风电装机水平也比较高,可以判断光伏初始发展并非源于自身属性,而是不同国家对可再生能源诉求下的带动发展,且能源对外依赖度高、环保诉求强、自身资源丰富的国家更容易支撑高成本的光伏行业发展;5、在近年成本大大降低之后,因其具有可再生、分布式、储量丰富等优势,光伏整体投资增速超越风电,并具有长期的持续性。
立足当前,寻新周期之别:复苏有何不同
对比历史,2013年光伏新周期复苏具有几个新的特点:1、由“小国驱动,单一主体”转向“大国主导,多轮驱动”。终端市场分散化趋势明显,主导市场中、美、日相比前期的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不管从经济实力,亦或地域面积,均更具有大国特征,对发展光伏所需成本的可承受能力更强;2、成本大幅下降,清洁无污染、分布式等比较优势得以放大,容易催生更多的政策扶持,而更低的补贴水平利于政策的延续;3、终端逐步进入用户侧平价,行业将逐步摆脱政策依赖而独立发展,分布式的消费属性将驱动行业长期稳定繁荣。
写在前面:我们如何看待光伏行业?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由于较高的发电成本水平,一直以来光伏行业均需要较高的政府补贴支撑行业的发展,行业的景气周期体现出明显的政策周期属性,正因为此,光伏行业投资常常面临政策不确定性。
我们认为,可再生与分布式的优势决定了光伏发展的必然,而补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最终实现不补贴,通过补贴推动行业产业化、最终降低成本是政策的关键。成本持续下降使得光伏发电逐步实现用电侧平价,甚至是发电侧平价时,光伏将摆脱政策依赖而独立发展。纵观德国光伏产业,就是一部补贴水平与成本持续下降,进而达到平价的发展史。
从研究的角度出发,虽然光伏与风电、新能源汽车、环保等同为政策性行业,但不同的行业属性使得各个政策行业具备不同的驱动力以及行业政策周期。我们认为,整体上可以将政策性行业划分为三类:
-
公用事业类政策行业:这类政策性行业主要由政府直接投资驱动,具有一定的公用事业性质,如铁路建设、电网投资等,下游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国家订单。一般情况,这类行业增速相对稳定,可持续性较强,行业周期主要来自于政府投资意愿与公用事业的需求。
-
投资驱动类政策行业:对于这类行业,政府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手段,引导资本投资,风电、光伏是这类行业的典型代表。决定投资类政策性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资金的逐利性,如果政策补贴水平使得资金可以获得合适的投资回报率,将会带来社会资本的进入。行业周期依赖于政府补贴水平与财政实力,资金逐利容易导致行业出现过度繁荣与快速衰退。
-
消费类政策行业:与投资驱动型政策行业相同,政府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行业发展,但行业自身属于消费属性行业,决定行业最终发展的关键在于产品的性价比、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等,而不仅仅是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为典型的消费类政策行业。此外,个人居民等安装的分布式同样具备消费属性。
对于光伏等政策性行业,我们无力左右政策的发展,研究的关键在于“顺势而为”:
-
立足当前政策方向,判断行业的关键驱动力与中期发展动力。如,同为政策性行业,为什么光伏行业容易出现快速繁荣,而新能源汽车则推进缓慢?是否会出现特定的事件,改变行业驱动力的走向?
-
寻找驱动行业政策的核心因素,判断这一因素在短期、中期是否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政策周期的波动。如,为什么日本光伏市场突然崛起,又能维持多长时间?
-
分析历史及海外发展经验,探寻行业发展的阻碍因素及中长期瓶颈。如,为什么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光伏政策在行业繁荣后戛然而止,德国的政策则持续时间较长?
立足以上几点,我们将通过本次系列报告,对光伏行业历史上的几次周期发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探寻驱动行业政策的关键,以及支撑行业本轮复苏的关键因素与后期的延续性。进而依据我们对主要市场的判断,对行业2014、2015年装机水平进行简单预测。
以史为鉴,探周期之源:缘何繁荣与萧条?
“萧条的唯一原因便是繁荣”——克里门特•朱格拉
1862年,法国医生克里门特•朱格拉出版了《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以及发生周期》,提出市场经济存在9-10年的周期波动,也就是著名的朱格拉周期。也是在这本书中,朱格拉提出了著名的“萧条的唯一原因便是繁荣”。
回顾光伏行业发展,虽然全球装机维持了持续增长,但增速却经历数次过山车式的波动。而从单一国家的光伏发展来看,不论是西班牙、意大利,而是德国,无不经历了行业过度的繁荣,以及繁华褪去后的萧条。
德国、西班牙、意大利驱动的三次繁荣
简单来看,2000年以来光伏行业共经历了3次繁荣:
-
2004年,全球光伏装机量达到1.11GW,同比增长92.73%,首次突破GW级别,达到第一轮光伏周期顶峰。
-
2008年,全球光伏装机6.33GW,同比增长150%,首次超过5GW级别。
-
2010年,全球光伏装机首次突破10GW级别,为16.82GW,同比增长126%。
从主导力量来看,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是光伏行业3次繁荣的主要驱动者:
-
2000-2006年:德国
这一时期日本及德国是全球光伏装机的主力,尤其是德国自2004年装机量快速增长,成为本轮行业繁荣的主导者:2004年德国光伏装机650MW,同比增长325%,装机量占全球装机量的比重达到58.5%;2005年德国光伏装机928MW,同比增长42.77%,占全球比重进一步上升至62.23%。然而,2006年德国光伏装机仅854MW,同比下降7.97%,全球光伏装机增速亦从34.27%下降至4.08%。
-
2007-2009年:西班牙
2007年西班牙光伏市场开始快速启动,全年完成装机546MW,同比增长451%;2008年装机量进一步增长至2758MW,全球占比由2007年的19.43%上升至41.77%。然而,过度繁荣后的西班牙市场在2009年装机量快速萎缩。
-
2009-2011年:意大利、德国
2010年,继西班牙后,意大利成为另一个光伏装机量爆发性增长国家,全年新增装机3849MW,同比增长436%,2011年进一步增长至7924MW(据悉部分为2010年已装电站移至2011年确认),是全球光伏装机增长主力。此外,2010年德国光伏装机由3802MW增长至7199MW,同样贡献了较大增量。
看尽光伏繁华,“源”于补贴而“成”于成本下降
分析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光伏发展,FIT补贴政策是带动其国内光伏装机增长的重要原因,但持续的成本下降则是驱动行业成长的关键。从三个国家来看,在标杆电价(FIT)政策发布的当年,虽然装机量会出现明显增长,但并未支撑行业的持续发展;而在2007年后,虽然FIT水平持续下调,但成本更快的下降速度带来了电站较高的投资收益水平,进而促发了行业的繁荣。
-
德国
站在光伏行业的角度,德国毫无疑问是我们最需要尊重的国家。2000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EEG),对光伏发电实施全电量收购政策,收购期限为20年,开启了全球光伏行业标杆电价(FIT)制度的先河,此后德国引领了全球光伏市场十余年。
在德国颁布EEG后,德国光伏装机便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德国实现光伏装机650MW,同比增长330.29%,达到第一轮光伏周期的增速顶峰,而此后的2005、2006年装机增速明显下滑,2006年甚至出现负增长。
2007年德国光伏装机量达到1274MW,同比增长49.21%,在全球首先达到GW级别,此后的2008-2010年光伏装机量持续快速增长,2011、2012年绝对水平维持高位增长。
分析其原因,德国在2004年对EEG法案进行了首次修改,大幅提高了光伏电站标杆电价的水平,带动了2004年装机量的快速增长,此后的2005、2006年标杆电价每年下调5%,然而光伏装机成本并未下降,导致电站投资收益率下降,装机增速下滑,2006年甚至出现负增长。
此后的2007、2008年标杆电价以5%-6.50%的幅度平稳下调,但德国光伏装机成本以超过10%的幅度快速下降。成本的快速下降使得光伏电站收益率高企,进而带动装机量快速增长,此后的2009、2010、2011年德国虽然加快了光伏标杆电价的下调幅度,但更快的成本下降速度使得德国光伏依然维持了较高的装机水平。
-
西班牙
西班牙光伏市场启动于2004年,这一年西班牙开始实施皇家太阳能计划,此后的2004、2005、2006年虽然西班牙光伏装机持续快速增长,但规模一直相对较小。
2006年,西班牙对皇家太阳能计划进行修改,效仿德国,开始实施购电补偿法,对发电量小于100KW的光伏系统,实行0.44欧元/千瓦时的补贴(为平均电价的5.75倍,与德国水平相当),有效期25年。对大于100kw的光伏发电系统,则采用0.23 Euro /kwh的补贴(平均电价的3倍)。2007年进一步将符合补贴政策的安装量从100KW提高至10MW。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2007年后光伏装机成本快速下降,然而西班牙政府并未对标杆电价进行适度的下调,使得西班牙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率高企,即使是一些设计有缺陷的项目也能获得一定的盈利,从而带来西班牙2007、2008年装机量大幅增长。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债务压力迫使西班牙政府下调电价补贴,同时政府还引进预注册政策控制安装总量,2009年补贴规模仅为500MW,政策的退出前的抢装使得西班牙2008年装机量达到2758MW,2009年政策退出后则仅为69MW。
-
意大利
2007年以前,意大利每年光伏装机容量不到10MW,2007年开始意大利光伏装机开始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高峰,意大利当年官方公布装机容量3.68GW,占全球装机规模的20.23%,但意大利实际装机量远超于此,部分电站被认为移至2011年。
分析意大利光伏发展,标杆电价与光伏成本下调的不同步性导致的高收益率同样是其光伏装机规模爆发增长的主要原因:
1、2005年7月,为促进光伏行业发展,意大利出台能源鼓励基金,规定对于20KW一下光伏项目,补贴电价为0.445欧元;对20~50KW的项目,补贴电价为0.46欧元;对50~1000KW的光伏项目,补贴电价为0.49欧元。
虽然电价补贴标准并不算低,申请光伏补贴的项目亦快速增长,但由于意大利国内的行政障碍,意大利光伏实际装机规模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大幅增长。
2、2007年2月,意大利发布第二版能源鼓励基金,重新规定光伏电站上网电价,并规定2009、2010年上网电价每年下调2%。
相比第一版能源鼓励基金,第二版规定的上网电价略有下调,但幅度并不明显。同时,第二版能源鼓励基金取消了1MW的电站补贴规模限制,也取消了每年装机规模限制,意大利光伏市场开始启动。随后的2009、2010年,上网电价每年仅下调2%,但光伏建设成本却以10%以上速度快速下滑,使得意大利光伏电站项目收益率持续上升,其国内光伏装机同样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
3、为抑制光伏的快速发展,2010年8月,意大利出台第3版能源补贴基金,对2011年上网电价进行下调,同时选择每4个月下调一次上网电价,2012、2013年每年下调6%。政策出台使得意大利光伏市场出现抢装,2010年下半年开始意大利光伏装机呈现爆发式增长。
通过以上对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三国光伏装机发展的分析,我们认为,补贴政策是带动光伏行业发展的直接原因,作为仍是高成本的发电方式,光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然后,带动行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则是光伏装机成本的持续下降,当成本的下降速度超过补贴的下调幅度时,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率上升,进而带动更多资金进入光伏电站领域。
繁华退却,看资金逐利下FIT政策的得与失
从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光伏发展来看,不管持续时间长短,均没有逃脱装机水平的大起大落。究其原因,不外乎FIT补贴政策的弊端。
在FIT模式下,由于光伏发电具有成本可测性,这也就使得投资光伏电站具有稳定的投资收益。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光伏电站属于投资驱动型政策性行业,由于资金具有逐利特性,投资收益率高企促使资金集中、快速进入光伏电站领域,带来行业的过度繁荣。
然而,资金逐利是一把双刃剑,当装机快速增长迫使补贴政策退出后,收益率的快速下降同样会导致资金的快速退出,从而使得行业容易进入极度萧条状态。
从德国来看,装机水平的持续增长使得光伏补贴需求增长,为满足补贴需求,德国持续上调了可再生能源附件费的标准,从2009年的1.2欧分/千瓦时持续上调至2013年的5.3欧分/千瓦时。
可再生能源附加的持续上调一方面使得德国光伏政策反对压力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也导致德国面临的补贴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德国在2011年的第四版可再生能源法案加大补贴下调幅度与力度,按照当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确定明年电价水平。
此后的2012年7月,德国再次大幅下调光伏上网电价,并开始实施月度调整的方法。光伏补贴的大幅度削减导致德国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率下滑,资金进入光伏产业的动力明显下降,最终导致2013年德国光伏装机大幅下滑。
从意大利光伏发展来看,同样可以看到FIT政策下,资金逐利导致的装机快速增长,以后补贴下来下FIT下调后装机的快速萎缩。
在经过2010年光伏装机的快速增长后,补贴压力下意大利政府被迫对光伏补贴政策进行修订,2011年5月出台第四版能源鼓励基金,规定2011年6-12月国内光伏补贴上限为300亿欧元,补贴规模上限为1200MW;2012年补贴金额上限为280亿欧元,补贴规模上限为1490MW,同时对2013、2014、2015、2016年补贴上限做出规定。上网电价方面,2011年6-12月每月调整一次,累计下调幅度在20%以上。补贴规模的限制及上网电价的下调导致电站投资收益率下降,资金快速撤出光伏电站领域,意大利光伏装机量大幅下降。
我们通过装机规模的大小进一步阐述FIT制度下,资金逐利性导致的行业过度繁荣与过度萧条。按照彭博的标准,以电站装机规模大小,将电站分为三类:1、20KW以下电站,这类电站以居民自建为主,因此受到资金行为的冲击影响较小;2、1MW以上电站,由于电站投资规模较大,1MW以上电站装机水平更多体现资金逐利的特性;3、20KW-1MW项目,资金属性介于以上两种之间。
从意大利装机来看,2007-2011年以居民自建为主的20KW以下光伏电站项目装机量虽然持续增长,但占比持续下降,2011年由2006年的79%下降为10%,20KW-1MW及1MW以上项目占比持续上升;此后的2012、2013年占比趋势则正好相反。即使单从2012年来看,虽然补贴标准下调幅度基本相当,但20KW以下项目装机量仅从812MW下降至806MW,20KW-1MW项目装机则由4913MW下降至2456MW,1MW以上项目装机由2199MW下降至294MW。
这一点在西班牙光伏市场表现的更为明显:在装机量爆发性增长的2007-2008年,1MW以上光伏项目主导了西班牙的光伏市场。
即使是从光伏市场发展相对健康的德国市场,在市场快速发展的2008-2012年,大型光伏电站占比持续提升,而20KW以下市场维持平稳增长,2013年在大型电站装机大幅下滑后,20kw以下光伏装机占比有所上升。
从比较优势看政策,可再生or清洁能源or分布式?
前面我们将政策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探讨了在“已有的政策体系下,什么因素导致了光伏的繁荣与萧条”,接下来必不可免的是解决“什么因素驱动了现有政策”的问题。诚然,政策源于政府的意志,我们很难准确判断驱动政策的原因,我们所能做的是在现有约束条件下,依据经济学的原理对政策方向做出我们自己的理解。
由于光伏相比于传统能源发电,甚至是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明显的成本劣势,因此比较优势是驱动光伏政策的核心。整体上讲,相比其他能源,光伏发电具有以下比较优势:清洁能源(环保)、可再生能源、分布式优势。
首先,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光伏的发展明显滞后于风电发展。从装机量来看,2008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首次超过5GW的规模,2010年装机量首次超过10GW,可以说光伏真正的规模化发展起步于2007-2008年期间。而风电行业早在2005年装机规模即超过10GW水平。
我们认为,同样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光伏发展慢于风电的关键原因在于其相对风电的成本劣势。换个角度讲,光伏行业的早期的政策支持并非源于其独有的资源优势,而是并立于可再生能源政策下的统一发展,相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劣势也使得光伏发展更为落后,而2010年后光伏成本的快速下降以及风资源的逐步利用使得光伏的分布式等优势逐步体现,带来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进而带动了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从光伏累计装机量来看,不管是传统的欧洲光伏装机大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还是新兴光伏市场中国、美国、英国等新兴光伏市场,除日本受自身资源影响外,其他国家的风电装机水平均位居前列。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我们前面的判断:发展光伏的前期是发展可再生能源,这一点是支持光伏政策的根本。
那么,什么样的国家对于发展可再生能源更为积极呢?结合全球风电与光伏的发展,尤其是具有成本劣势的光伏装机的发展,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自身能源资源匮乏,能源对外依赖度高是支撑可再生能源政策首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等率先发展光伏产业,而英国、法国、美国等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匮乏的资源禀赋使得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更倾向于支持多种可再生能源方式的发展;
2) 环保诉求。当社会经济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人们对于环保的诉求会不断上升,进而容易催生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较高的经济水平也可以支持可再生能源更长久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什么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同时德国的光伏政策延续性要明显长于西班牙、意大利等。
3) 自身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对于部分国家与地区,当地的风、光等可再生资源丰富,当地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成本更低,进而也就更容易促发政策。
目前,光伏相对风电仍具有成本劣势,但光伏的发展速度明显要快速风电,并且在2013年装机量首次超过风电,成本新增装机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对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在成本劣势缩小后,光伏更为丰富、广泛的资源水平、特有的分布式优势是其发展更具持久力的主要原因。
从资源量与分布程度来看,无论是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还是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均无法与光伏比拟,这也就使得在成本劣势缩小后,光伏发展更具持久力。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光伏的分布式特性也是其他可再生能源难以达到。事实上,从海外光伏发展来看,分布式光伏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光伏装机水平中均占据一个较高的比例。
首先,欧洲方面,从累计装机来看,截止2013年,除个别国家外,分布式同样占据主要地位。
日本方面,早期日本市场分布式占据统计地位,2013年受政策刺激大型光伏电站装机大幅增长,占比提高到32%,住宅及工商业屋顶项目占比仍高达68%。
美国方面,近年来美国大型光伏电站装机同样大幅增长,分布式占比有所下降,但2013年依然达到了40%的水平,总量维持了前期稳定增长的趋势。
通过以上对光伏发展历史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光伏行业的发展依赖于补贴,但成本的持续下降才是行业2007年以来快速发展的关键;
2、 成本的下降速度大于补贴的下调速度使得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率高企,作为投资驱动的政策行业,资金逐利性将驱动光伏装机量的快速增长;
3、 在缺少进入壁垒的情况下,资金逐利性容易导致行业的过度繁荣,迫使行业政策的退出,进而导致行业的过度萧条。因此,适当的规模控制及补贴的适度下调是行业健康发展所必须的;
4、 相比于其他能源方式,光伏具有可再生、清洁能源、分布式等比较优势,我们认为可再生性是驱动光伏政策的关键,分布式是其相对风电等新能源的优势,经济对补贴政策的可承受能力等影响政策的延续性。
立足当前,寻新周期之别:复苏有何不同?
前面我们探讨了光伏历史上几次光伏周期的驱动因素,但现实总是在变化的,历史是参考,只有通过比较现实与历史的不同,才能更好的判断新周期的演变。
通过对本轮光伏复苏特点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本轮复苏相对此前的光伏周期,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新兴市场启动,市场装机驱动由“小国驱动,单一主体”逐步转向“大国主导、多轮驱动”。本轮光伏复苏主要由中国、美国、日本等新兴市场主导,相比于传统的光伏市场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不论是从总体经济实力,还是从资源分布、国土面积等,均具有明显的大国特征。此外,除了中国、美国、日本等国主导外,英国、印度等同样维持快速增长,传统的光伏市场亦维持一定的装机水平。因此,可以说光伏已经由“小国驱动,单一主体”的小时代逐步转向“大国主导、多轮驱动”的大时代。
2) 成本快速下降,比较优势放大。伴随成本快速下降,光伏发电的可再生能源属性、分布式等比较优势逐步放大,容易催生更多国家的政策扶持。同时,相比以前更低的补贴水平也更利于政策的延续性。
3) 逐步进入用电侧平价区间。成本的持续下降使得光伏发电逐步在高电价地区实现用户侧平价,进而驱动用户即使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亦进行光伏电站建设,在部分地区光伏逐步脱离政策补贴而独立发展,其分布式的消费属性同样开始呈现,发展亦更具持续性。
新兴市场启动,从单一主体转向大国主导与多轮驱动
相比于前几次繁荣,本轮光伏装机复苏源于中国、日本、美国等新兴市场的启动,同时伴随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单一市场主体的周期对行业整体的冲击逐步变小,光伏市场逐步由单一主体转向大国主导与多轮驱动。
从驱动主体来看,相比于前期影响光伏市场周期波动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主导本轮复苏的中国、美国、日本不管是从经济体量与实力,还是从地域面积,均具备明显的优势,对光伏的装机规模的贡献及持续性明显高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这点从经济大国德国的光伏发展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印证。
另一方面,从光伏市场集中度来看,2008年西班牙市场的崛起使得西班牙光伏装机占全球比重达到41.56%,前两大市场(G2)西班牙与德国合计占比达71.04%;2010年意大利市场启动,当年装机占全球比重由2009年的9%上升至20%,G2占比为60%,较2008年有所下降。
本次复苏中装机量最大的中国、日本合计装机占比48.51%,较2008、2010年的G2占比持续下滑。G1、G2、G3、G4、G5占比虽然均较2012年均有所上升,但整体依然延续了前期持续下降的趋势,市场逐步分散化趋势明显。
成本快速下降,清洁能源与分布式等比较优势放大
从光伏产业内部来看,近年来随着光伏行业的产业化发展及生产技术逐步提高,光伏装机成本持续下降。
作为高成本的发电方式,成本的快速下降为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最首要的便是对光伏政策的影响:成本的下降使得光伏的可再生、分布式等比较优势放大,从而更容易催生政策支持;同时,相比以前更低的补贴水平也更利于政策的延续性。事实上,我们认为,近年来光伏市场分散化趋势明显正是光伏发电成本催发的多地区的新兴市场需求所致。
从主导本轮光伏复苏的主要驱动力——日本、中国、美国光伏政策来看,日本近期光伏装机快速增长主要源于弃核后的电力缺口。作为一个能源极度紧缺的国家,日本早在1993年就已推出支持光伏发展的“新阳光计划”,之后由于核电等能源的快速发展,对光伏的支持力度明显下降。而由于福岛核电事故导致日本国内去核呼声高涨,促使日本加大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补贴力度,进而带动光伏装机大幅增长。
中国、美国方面,政府对于清洁能源的重视则是光伏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人均碳排放量同样位居全球前列。
中国方面,近年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导致国内对环境治理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央出台多项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等措施,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便是重要的政策方向。自2013年以来,国内持续出台了多项支持风电、光伏发展的政策,进而带动了国内光伏装机量的大幅增长。
美国方面,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一改布什政府对政府问题的忽略态度,提出新能源经济,参与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并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2025年减排30%,2030年减排42%,2050年减排83%。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带动了美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增长。
从高补贴走向用户侧平价,消费属性逐步体现
光伏成本的下降除了对政策端的影响,对投资端、应用端同样具有明显的影响。
首先,投资端,相比于成本下降,光伏政策的调整一般相对滞后,这就使得投资者可以享受更高的投资收益率,进而催生更多的光伏投资。这点在前面德国光伏发展中已有所阐述,另一个例子则是美国光伏产业:相比于前几年,美国的光伏政策并未有大的改变,相反部分联邦政策逐步退出,如1603法案。然而,近年来光伏成本的快速下降使得光伏电站收益率在原有的投资税减免等政策下变得更具有吸引力,也带动了美国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
其次,应用端,成本的持续下降使得光伏发电逐步在高电价地区实现用户侧平价,进而驱动用户即使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亦进行光伏电站建设,甚至是为光伏电站匹配储能系统,分布式光伏的消费属性逐步体现,从而使得光伏装机更具可持续性。
我们从德国来看,由于光伏发电已达到用户侧平价,德国政府自2012年4月停止发放对小型屋顶光伏系统的自发自用补贴,同时将光伏上网电价的支付限制为一定比例的年光伏发电量:2012 年4 月以后并网的10kW 以下光伏系统仅有80% 的发电量可获得上网电价补贴;规模在10kW-1MW 的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仅有90% 的发电量可获得上网电价补贴。虽然政策调整及补贴下调使得德国光伏装机量明显下滑,但2013年德国依然实现了3.3GW装机,同时居民为主的20KW以下项目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大型项目。
责任编辑:ca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