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此次“双反”调查,海峡两岸都对应的采取了积极抗辩措施。然而,在不断地争吵与对抗中,所谓的对策却十分疲弱,效果也十分不明显。从2013年年末到2014年6月3次美国商务部初裁裁定中国对美出口光伏产品存在补贴行为这一段时间内,但直到2014年5月21日中国光伏产业才第一次联合发出自己的声音,来自英利、天合及阿特斯的高管等国内光伏行业代表,手握“锤子”携手砸倒了现场一堵标有“贸易壁垒”字样的塑料矮墙。更值得反思的是,陆台两岸针对双反调查的抗辩更是始终在内斗中进行,对于抗辩发生的主导权之争让台湾太阳光电产业协会撇开大陆同行,试图单方面达成协议。即使如此,台湾赴美答辩代表团成员代表也迟迟未能拍板,在茂迪、新日光与昱晶之间或者“代表”地位或者主导权之争一直持续到3月。内乱至如此地步,让中方光伏产业的抗辩努力显得如此无力。
此次美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事件成案,不仅仅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先前的盲动行为敲响警钟。更应该看到的是,在“双反”应对中暴露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潜藏着对中国光伏产业的致命杀机。动作不可能只有一个,连锁反应下来,这个在短短数年就急剧膨胀的新型战略产业就会有被戳破的可能。
这些问题,引发了笔者不好的思考。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是否是要对中国光伏产业下狠手,敲山震虎,以期让中国对其利益达成某方面的妥协。如果这个猜想成立,中国光伏产业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美国的双反,更可能由此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小伙伴们纷纷跟风老大对我光伏产业作出不当行为。
5月19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宾夕法尼亚西区法院一个联邦大陪审团以网络间谍活动为由,决定起诉5名中国军官。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EricHolder)在19日的发布会上说,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首次针对“已知国家行为者通过网络手段渗透美国商业目标”行为进行起诉。并声称“这是一起“经济间谍案”,司法部认定中国军方人士侵入美国企业和组织的电脑,从中窃取信息,以使包括中国国有企业在内的中国竞争对手,或是美国企业的诉讼对手受益。”
起诉书列出了六家遭遇网络间谍活动的位于美国的实体,包括: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美国铝业公司(Alcoa)、阿勒格尼技术公司(Allegheny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美国钢铁公司(U.S.Steel)、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nited Steelworkers Union)和德国光伏企业Solar World的美国分公司。
在这里面列举的6家所谓遭窃密的公司中,前面5家都是在美国相对悠久的老牌企业。只有最后一家,显得与其他的“小伙伴们”格格不入——SolarWorld。这家德国公司也算欧美晶硅组件生产龙头企业,曾经在欧盟和美国积极撺掇当地政府对华光伏产品双反。事实上,无论是欧盟对华光伏双反,还是美国对华双反,乃至当今的美对华晶硅电池组件第二次反倾销调查的发起,背后都不乏SolarWorld上蹿下跳的身影。至于近日传言的欧盟对华光伏对华将要发起第二次“双反”调查的传闻中,SolarWorld在里面的推动作用也“功不可没”。SolarWorld近日更在德国媒体上直言,该公司已取得中国大陆厂商的违法证据。
如果说仅仅只有一家企业就能有这样的调查实力与政治资源推动美国对中国整个光伏产业进行打击,那么SolarWorld也不会混的这么惨。更大的可能是,SolarWorld的行动刚好契合了美国上层对中国政策的某些方面,而美国商务部则顺水推舟,最终才形成了一家企业对抗中国光伏产业的形象。如果联想到五月香格里拉对话中,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充满霸权主义的发言与安倍的唱和,上述推断更有其合理性。
日本对于钓鱼岛的妄念由来已久,而作为日本实际监护人的美国则是一直态度暧昧。最近香格里拉对话中哈格尔的讲话或许可以作为美国的一种表态,对中国“不听话”的不满。中国、美国的利益存在天然的对抗性,美国对中国历年来的贸易逆差让不仅仅只是反映在光伏产业上。但是,在主导中国对美出口的产业中,“最年轻”的那些产业里光伏产业肯定是位居前列。作为二十一世纪能源转型最重要的支撑之一,光伏产业发展在许多国家都被放在国家战略的位置上。而中国的光伏产业在极短的时间内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说是前无来者不为过。中国光伏产业创造了奇迹,但毕竟还太年轻,太容易被外力影响到其成长。而这已经被欧美的双反验证过。
很难想象,如果美国真的把对光伏产业的打击作为对中国国家决策影响的切入点的话,到时候会是怎样的乱局。日本的跟风固然不可避免,欧盟的二次双反同样可能因此引发,澳大利亚的调查也已经展开。被放在炭火上烤的光伏产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