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积极复苏中的光伏产业再次遭遇“双反”大棒,这令下半年光伏产业的发展蒙上阴影。但与此同时,观点也指出,“双反”或将对推动产业整合进程起到作用,倒逼企业开辟新的海外市场,企业也应当尽早布局来应对。
光伏产业“劫”后重生 出口市场“急转弯”向亚洲
2013年以来,光伏行业经历了由“死”至“生”的转折,在大批光伏企业倒闭后,行业整体开始复苏。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实现了装机38.7G瓦,同比增长了26.77%。而2009年,全球市场的总体装机量不到10G瓦,相当于4年间增长达到3倍以上。在这其中,中国光伏企业的复苏同样强劲,据证券日报援引Wind资讯数据,A股36只太阳能概念股,201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2年大幅增长了近500%。
进入2014年,光伏产业复苏仍在持续。江西省商务厅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江西光伏产品累计出口2.47亿美元,同比增长36%;另据杭州海关统计,一季度浙江出口太阳能电池1007万个,与去年同期比增加1.1倍。价值17.5亿元人民币,增长19.5%。
缘何受到2012年致命打击的光伏业能够再次腾飞?有观点认为,全球更加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加上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为产业复苏立下了“汗马功劳”。
除此之外,中国光伏企业也积极进行了战略调整,改变以往扎堆于电池、组件环节的策略,逐渐兴起地面电站投建热潮,接过了海外市场的“棒”,打通了另一条销售路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约为16GW,出口额约100亿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对欧出口份额由2012年的近65%下降至2013年的30%。而与此同时,中国2013年新增光伏装机11.3GW,排名世界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亚洲市场取代欧洲成为中国光伏产品的最大出口地。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4年前两个月,日本市场所占比例已上升至34.23%,成为中国出口光伏产品的最大市场。
从江西和浙江两个省份提供的数据来看,也是如此。出口市场逐步转向亚洲等地,对欧盟出口均有所减少。江西商务厅表示,出口市场逐步转向亚洲、非洲及澳大利亚。与2013年同期相比,对美国、南非、英国等国出口增幅分别达到37、6、12倍;对比利时、德国、荷兰等欧盟国家锐减,分别下降97%、98%、34%;而印度则成为浙江光伏企业第一大出口市场,与此同时,对欧盟出口同比继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