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趋势上来讲,中国分布式光伏的市场前景比较看好,再结合上述政策,就可发现目前分布式光伏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与融资和利益分配,如果国家能在政策层面上能解决分配不均的问题,未来分布式光伏就有可能做大做强。
那么如何解决光伏行业的融资问题呢?盛昊提出,融资无非有两种方式,一是光伏企业的公司融资,一是终端的电站融资。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两种融资方式是分开的,但在中国的银行体系中两者是合二为一的。在中国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居多,这些银行在对项目融资时往往要考虑背景、是否授信、贷款额度规模等因素,由此屏蔽了许多中小企业,而使资源流向实力强大的公司,因此在中国要解决融资问题必须先解决以上因素。至于海外电站项目的融资,则需要考虑当地银行或者国际银行,这时就体现出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只有人才储备丰富,国际化程度较高才能成功。
中国光伏出口下滑 设立国外供应链可规避“双反”影响
我国光伏行业一直存在被欧美“双反”的现象。对此盛昊表示,美国“双反”的源头是来自SolarWorld等欧美企业最先提出的,这些企业在中国一定有商业间谍搜集数据,并且这些数据能够体现出某些中国企业用合法的方式来讨巧的“打擦边球”,进而规避“双反”。而出于利益和政治的需求,目前国外政府对我国企业进行“双反”调查不可能停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可以考虑把供应链放到海外。
目前,从全球市场来看,东南亚国家已经抢走中国30%的外贸,反倾销造成以光伏为代表的中国外贸全线下滑,中国出口越来越少。以光伏产业为例,中电光伏通过土耳其工厂出口欧洲,晶科、ReneSolar、昱辉阳光则在南非、乌克兰设有加工工厂,这些企业都是通过国外工厂出口欧洲,中国组件直接出口到欧洲的几乎没有。再加上中国不能直接出口到美国,而澳大利亚、印度由于是发展中国家,电力需求小,中国光伏产业国际市场似乎越来越小。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考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蛋糕分享”战略,把产业供应链放到国外,这样很大程度上能降低反倾销的影响。盛昊最后表示,所以我们相信,贸易格局的变化势在必行。基于这一点考虑,中电光伏不光在土耳其建立工厂,未来还希望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建立工厂,并把产能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