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产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孙培军表示,对于分布式光伏,金融公司最主要担心的问题就是电费收取,运营公司逐一挨家收电费可能会难度较大,对于投资者来说,回款存在一定的风险。光伏电站融资的忧虑,光伏电站的商业模式还不是很清晰,光伏电站建设缺乏行业标准,没有标准很难让金融公司进行评估。彭澎则认为,电站运行期间没有保险服务,金融公司难以自己承担风险。建议保险公司进入,设计收益、质量等保险,对保险公司来说这是一片蓝海,同时也将大幅提升光伏市场的融资环境。
成型的金融模式尚未成型
目前,尚没有适合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金融模式,也许是抑制分布式光伏的又一个瓶颈。
中国银行总行首席产品经理唐茂恒认为,银行尚未充分认识到市场对分布式光伏金融模式的渴求。虽然有的银行正在慢慢努力,把组价的生产和电站开发分开来,做较为精准的金融产品,但是在大多数的银行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事实上,由于光伏行业上游产能过剩,银监会曾经发出过警示,行业的不健康发展,恶化了投资环境,银行对光伏行业投资趋于收紧,也导致了整个光伏行业融资难。
银行长期投资于大型电站,对大电站投资经验较为丰富。而对于分布式光伏融资的开发商,在银行的眼里都是中小企业,用大型电站建设融资模式套用,会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居民自己安装光伏,他不属于公司业务,应该放在消费信贷中。因为家庭不存在现金流、盈利模式等问题,虽然银行在消费系统有很多的产品,但是没有一款产品适合家庭安装分布式光伏。
唐茂恒指出,银行应该从电站和消费信贷两方面来考虑分布式光伏融资模式的问题。
对此,彭澎的观点是,在光伏发展较好的德国可以为我们提供金融服务的范本。德国为了发展自己的光伏产业,它的政策性银行德国复业信贷银行利用政府信用以极低的成本融资,复业信贷银行再授信给商业银行,通过商业银行来支撑德国的光伏。实际上银行体系完全可以绕过地方政府支持中小光伏企业。
绕不过去的地方融资平台
现在国内光伏的补贴形式制约了投资,来自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产业发展研究部孙培军表示。
现在实行的度电补贴政策为0.42元/度,自发自用的业主可以直接拿到的电价为零售电价加上0.42元/度的补贴,应该是受益最大的。光伏电站发电主要是上网,它的电价为标杆电价加上0.42元/度的补贴,但是这样的价格在很多的电站依然难以盈利。
在江苏、浙江地区,由于经济环境好,除了国家补贴以外,省级、市级财政才会进行补贴,在多重补贴的刺激下,当地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才会得以迅猛发展,而这种模式在很多的地区难以复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表示。
事实上,国家今天的政策是鼓励分布式光伏用户自发自用的商业模式,并且按着这个目标来总体设计政策的。目前,光伏电站的盈利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从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升盈利空间,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指出。
目前,很多电站的运维管理确实存在问题,如果引入科学的机制与专业的管理团队,电站的盈利空间将提升3%以上,李梓森认为。
很多银行希望借助于地方融资平台授信,通过地方融资平台支持中小光伏商发展,但是,目前为止,国内尚未出现这样的融资平台服务中小光伏企业,地方需要尽快的采取行动来推进平台建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