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李总和他的管理者团队都在现场,我们今天有香港的媒体和国内的一些媒体,借这个机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们提出来。
提问:这次光伏与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的尝试,在这个尝试过程中这样的战略合作有什么样的风险?我们是怎么样规避的?这次一千万元的筹集资金需要多长的时间?
李原:实际上我们的光伏合作组织一下子就想把第一批认购完,但是这个意义就没有了,所以我把额度降下来,包括诸位发起人领购了一百万也是这样,因为它的意义很大,我们特地把这个时间拉长到差不多3月31号截止,因为我们要向老百姓宣传这样一个过程,而不是为了一下子达到这个东西。同时我们觉得雾霾也是“两会”的重要话题,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大家知道李克强总理刚刚在12号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提到,而且昨天中美联合的气候声明大家可以看到这一块已经成为国家越来越关注重视的东西。同样,老百姓也感到这个跟他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各种各样的吐槽在各种各样的媒体包括互联网、微博、微信里大量的可以看到。作为我们有社会责任的招商局下属企业也应该领头做这样的事情。这个过程我们认为加强老百姓的环保意识。第二批、第三批也在设计当中,那时候也会通过互联网的功能向老百姓一起推出。
提问:一千万当中现在剩余的额度公众去投是多少?
李原:我们是一百万,还有六家是六十万,剩下来的就是向公众,我们会有意识的选择一些行业代表,比方说名人,这种不同的代表,因为他具有特殊意义,尤其到时候我们会给这一百认购者发全球第一个兆瓦级众筹电站的证书。
提问:如果是作为出资人,怎么确保这个出资人的收益金额跟期限?对未来项目的认购金额是否有要求,有没有上限或下限?
李原:这个电站用的是股权众筹,享受的是股权对应的权利,在中国股权有专门的法律保护。下一个或者是第三批的电站我们还会有更加创新的模式,今天不讲,因为我们是上市公司,还没有推出的东西我们觉得给媒体保持神秘感比较好。
提问:你刚刚讲到这一千万是名人优先。
李原:不能说是名人优先。
提问:对个人投资人开放吗?
李原:也开放,但我们会邀请名人参加。
姚杰:流程是这样的,现在在众筹网也可以看到页面,登录页面可以看到简要的项目介绍,规模多大、筹资规模多少、人数多少、每份多少钱,但是具体到是不是登记了就可以买,不是这个概念,毕竟是通过有限合伙的方式来做,一有人数限制,从众筹角度来说有资格审核的过程。
李原:比方小孩子可能就不具备资格。
姚杰:还有承受能力,在股权众筹过程中有资格审核的过程的,比如对年收入有要求,比如年收入超过50万或年收入多少钱,通过资格审核才能认购这个股权,所以第一个阶段我们推出第一个电站股权众筹的时候是用这个模式,所以有人数方面的限制,对投资门槛也有限制。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未来都是用这种模式,刚才李总也说我们下一步会用另外一种创新的方式把门槛降下来,降到老百姓都能够参与。但是一上来要做这一步是很难的,因为众筹这个理念很多人还很陌生,所以需要有一个项目甚至几个项目作为载体去宣传,老百姓慢慢接受这个过程。
我们在发布会上也讲了,老百姓投资信托也好、股市也好,虽然现在信托都是刚性兑付,但不可能永远都是刚性兑付,这是第一;第二,现在市面上的理财产品对应的都不是实体资产,对应的货币基金或银行间的某一个产品,金融市场永远是有波动风险的,对于我们这个电站来说,第一我的电费收入每一度电锁定二十年,二十年之后人民币可能从一块钱遍到八毛钱甚至五毛钱,但是我的电费还是一块钱,所以老百姓投资电站本身就是保值增值,因为你买的资产收的电费二十年后还是那一块钱,并没有贬值,但是人民币放在银行里肯定是贬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是这个模式的主要出发点。
另外第一波肯定不能不进行资格审核,将来会出问题的,而且现在的法律法规也不允许面向所有人去做。但我们有没有一种方式让老百姓参与,对老百姓来说分两个层面:第一,他投资了相对来说有稳定回报的风险低的一个产品,跟信托相比回报没有那么有吸引力,但是风险相对低;第二,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模式把光伏电站融资的问题部分解决,因为你不能完全靠银行贷款。从公司的角度来说也是希望能够摸索一条行得通的方式,来支持电站项目开发,这是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一个重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