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再次对对进口自中国大陆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这是继2011年以来美国第二次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展开的双反调查。
据悉,与上次不同的是,此次双反同时对原产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2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初裁,初步认定美国国内产业因进口中国晶体硅光伏产品而遭受实质损害。
随后,中国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认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未能充分客观地考虑中美光伏产业相互依存的事实和现状,中国光伏产品不仅没有损害美国产业利益,而且还为美国上下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就业机会。
那么究竟我国晶体硅光伏产品有没有倾销呢?如果初裁的结果最终通过的话,对我们企业来讲影响有多大?光伏企业要想彻底走出困境,还有哪些功课要做?在政策上国内光伏产业还有哪些需要完善?有人甚至称薄膜光伏为“光伏安全岛”?这个岛真的是安全的吗?未来中国的光伏产业是否可以通过薄膜路线实现转型升级,从而避免总是遭遇欧美国家的“双反”呢?
2月28日,著名经济学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和英利集团法务总监樊振华将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间,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并就网友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访谈将于2月28日10:00开始,欢迎参与
嘉宾简介:
梅新育,著名经济学家。现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先后在多家一线媒体担任专栏作家,为中国金融出版社承担编审工作。
樊振华,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特别助理、法务总监,也是英利应对“双反”的官方新闻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