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是非洲地区最大的三个光伏市场,南非在今明两年会有800MW左右的光伏系统并入电网,沙特阿拉伯也制定了到2032年安装16GW光伏系统的宏伟目标。以色列则是目前为止非洲最大的光伏装机国家,已经大约完成了400MW左右的装机量。虽然约旦、纳米比亚、安哥拉等很多国家都对光伏发电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发展光伏产业不仅仅是靠政策,更重要的是看一个国家的软环境,包括融资环境、电网能力、传统电力价格等多方面。中国发展光伏都困难重重,更何况非洲地区。所以,非洲市场装机容量短期内不会有大的突破,业内企业不可抱有过大希望。
除了印度外,东南亚地区短期内恐怕不会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光伏市场。泰国是东南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亚洲首批实施FIT制度的国家之一,其计划仅是2022年前实现2GW的光伏电站安装目标。其他东南亚国家根本不值一提,有研究机构曾经预测,到2017年东南亚地区才可能突破年度1GW的装机量。
因此,这些地区虽然同比增长较快,但对全球光伏产业的贡献非常小,短期内仍属于玩票性质。
五、中国光伏制造业难以形成并购大潮
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能超过40GW,占全球总量的67%。光伏行业若要彻底走出低迷期,产能过剩问题必须改善。因此,2013年9月17日,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要求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
业内专家指出,光伏制造行业整合大潮即将启动。不过,随着2013年年底光伏大厂率先再次展开的大规模产能扩张,预示着许多人想像中的光伏制造业兼并重组大潮将不会到来。
有数据显示,国内产能规模靠前的三家企业2014年合计产量计划就已接近15GW,分别是英利6GW、天合4GW、煜辉3.5GW。虽然这有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的原因,但仍可以预计,2014年行业仍将维持小厂“死而不僵”、大厂“大而不强”的局面,直至下一波行业萧条。
六、中国多晶硅触底反弹
2013年全球多晶硅产量将达25万吨,同比略有增长。其中全球主要多晶硅生产国如美国、韩国、德国和日本产量分别为5.5、4.8、4.3和1.4万吨;我国产量约8吨,同比增长12.7%,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但也仅能满足我国50%的市场需求。
由于多晶硅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加上国外多晶硅低价倾销,国内多晶硅企业面临经营压力较大,2013年上半年我国在产企业仅有7家,下半年受行业整体回暖和我对美韩多晶硅双反初裁结果出台影响,陆续有企业复工,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
2014年,随着国内下游应用市场的扩大和稳定,预计多晶硅价格将在20美元/千克上下浮动,国内主要多晶硅企业的市场份额或将企稳回升。
七、光伏产品出口继续呈现多元化趋势
2013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26GW,同比增长13%,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出口量约为16GW,出口额约100亿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对欧出口份额由2012年的近65%下降至2013年的30%,而日本市场则跃居首位,成为中国光伏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出口额约为22亿美元。另外,对美国、印度和南非的出口额分别占10%、5.2%和4.5%。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业内机构预计,2014年全球光伏装机将达到49GW,除了中、欧、美、日等主要市场,新兴市场短期需求也将进一步放大,因此,我国光伏产品出口仍将延续2013年下半年的市场多元化特征,对此前各主要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