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工信部给全国134家光伏企业发了“合格通知“,开发区的晶澳和协鑫榜上有名。在光伏企业普遍不紧气的背景下,开发区的两家光伏企业是如何逆势而上,平安度过光伏业的寒冬呢?本报记者近日走入两家公司,探取企业发展的“真经”。
晶澳:冬日练内功,科研不放松
在晶澳的门口,记者看到有不少年轻的员工进进出出,有说有笑,朝气蓬勃。一旁的任飞主任告诉记者,“今年光伏形势大好,34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人手都不够了,企业新招了一千多人,这些年轻的员工都是刚被招进来的。”
提起晶澳,大家都说是光伏业的“大佬”,但面对2012年的光伏业,这位“大佬”过得也不舒服,宋锋兵副总经理表示,“去年扬州晶澳的产能在60%—70%之间,剩下的就是停工。”在这股吹冷“太阳”的寒风下,晶澳更加清醒,明确了冬天练内功的应对措施,砍掉多余项目,保证扬州晶澳主体项目电池生产的现金供应,但科研力度却不放松。宋锋兵说,“科研是晶澳的王牌,在去年那样的情况下,在科研项目上依然投资上亿元。”
对科研一如既往的坚持,让晶澳在今年轻松越过工信部设置的行业“门槛”,目前年产能达到1.8GW,多晶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高达17.9%,远远高出工信部规定的“门槛”,在业内也处于领先水平。
协鑫:寒冬大练兵,停产不停手
在扬州协鑫内部流传着这么一个词——“生不逢时”,2012年正式投产时,光伏业却遭遇寒流。去年全年,协鑫开工时间不到六个月,大半年的时间都处于停工状态。工厂“趴”下去了,人却“站”起来了,扬州厂区的负责人金健带着一百多名员工去苏州厂区培训。协鑫的这次“大练兵”,不仅提升了员工的操作水平,也坚定了员工的信心,今年年初复工时,三百多名员工全部到岗。
今年协鑫趁势而上,多晶硅的产能由原来的800—900万片/月提升到1000—1200万片/月,而工信部的合格标准是年产2500万片以上,协鑫超出了一大截。金健向记者透露说,“订单已经接到明年了,处于零库存情况。”
光伏进入快车道,将迎新征程
工信部对光伏业设立“门槛”,既鼓舞了扬州光伏业,也加深了扬州光伏人的忧患意识。如果说去年的光伏业寒冬是一次市场规律下的洗牌,那从今年开始,针对留下来的精兵强将,国家积极规范,维持光伏市场的良好秩序。宋锋兵表示,“工信部这次只是设立了一个‘门槛’,后面还会有一系列调整政策,比如多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要达到18%,这个标准非常高,目前业内没有企业可以达到,这也是光伏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刚刚从寒冬中复苏过来的扬州光伏业,又开始马不停蹄进入行业发展的快车道,没有半点喘息时间。正如协鑫的金健所言,“这就是朝阳产业,今年的最高标准,可能明年连‘门槛’都跨不过,整个行业的发展节奏非常快,企业必须时刻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