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展会上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家以家庭太阳能供电解决方案为产品的公司,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围观。这几年光伏行业受到重创,光伏组件的成本是在连年下降,目前光伏逆变器的市场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也是考虑进入光伏小规模发电的应用的一个切入点。光伏行业低迷,不能简单的从产能过剩去看待,产能过剩是个结果,原因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光伏组件使资本市场快速的挤占了生产空间,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升级以及工程应用都出现了不同层次的滞后。从大的投资环境看,顺风光电大肆进入光伏市场并非偶然。为鼓励利用太阳能发电,财政部发出通知:自2013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太阳能生产的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相信这些对于光伏市场的低迷期的尽快结束会是好的信号。
分布式能源发电实践与政策执行密不可分,目前新能源产业无论从人才市场看还是从展会上看,事实上处于低迷的状态,资源配置不均和标准制定话语权不同是导致市场占有率不公平的内在本质。分布式能源的利用是趋势所在,国家或地方政策支持是从战略的高度引导发展的义务所在。一些标准的制定的滞后实际上垄断本质的现象反映,扭转目前电力系统的垄断地位目前是不可行的,在现有的行业经济发展体制下需求自身出路才是切合实际的。农村市场是很多中小型企业考虑的重点,甚至是一些行业内的大公司也在不断占据农村的市场份额,比如深圳中电等。进入农村有一个关键就是成本和收益回报率关系如何,补贴政策是不是能够切实的做到公平合理,这实际上取决于政府和企业的亲密程度如何。
在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发展和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智能化的概念有些被刻意扭曲了,这并不是说智能化不能走入寻常百姓家,恰恰相反,智能化的产品更应当面对大众化的生活,应当以技术创新创新为主。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分布式能源的智能化的特征一般应当具有可靠的信息采集、及时快速的信息处理和反馈、友好的人机界面的设计等,更多的是对于数据本身的再处理、再加工,真正应用的智能化的设备,比如具备智能化判断、处理、执行的小型化的设备是不常见的,更多的是老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或者是老技术的一个整合过程。在分布式能源发电发展的过程中,总是觉得智能化的概念被有意无意的拔高的。不仅仅是这个领域的智能化概念,在其他领域也被人为拔高的,如智能家居、智能试衣间等,如果智能化带来的不是更便捷,而是更加的繁琐,一定程度上就失去的它的意义。有一个对未来世界的预言是,人类的活动能力逐渐丧失,而是更多的借助于机器设备来完成想要的活动。这虽然是个预言,也多多少少体现了智能的发展方向,带来更便捷、有效的服务,减少人的付出让设备来完成。
智能的概念泛滥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疲劳,更多的带来的是对行业的反感和不信任。目前在分布式能源发电领域,有相当部分的人对于新能源的利用持怀疑的态度,事实上即使是赞同新能源利用的人也给不出具体的价值所在,更多的是凭着对于未来能源的感性认识和预期来进行判断的。
在分布式能源发电智能化的道路上,权威的观点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视角,不一定是长期实践中的绝对对的理论。1999年,清华大学提出数字化变电站,近年来我国又提出了智能电网建设,继而进行了微电网示范工程项目,如果说工程性,的确具备了,至于创新性还需要更多的真正的做研究的人去搞一搞,挖掘一下。据悉2013年12月将会修改IEEE 1547关于分布式能源并网的标准,相信将会对分布式能源并网发电有进一步规范,其中一点是不会变的,就是减少对大电网的影响。
分布式能源发电的目前的智能化最起码应当具备几个特点:故障自诊断、自愈合;准确的判断运行状态并有效的安全可靠的交换信息;根据历史数据做出事故预防方案;操作更加的简单;无人值守或更少的人力去维护运行;尽可能减少对大电网的负担;及时有效可靠的网络信息通信。这些特点在大电网中基本都有应用,具体到分布式能源并网发电上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发设计。合理的理解智能化概念,从技术本质去搞研发,祛除以智能化概念的嚎头去推广产品的老路子,在目前智能化概念泛滥的产品市场当中有所突破,对于分布式能源并网发电的发展和产品市场的占有都是十分有利的。
政策的不稳定性和后续细则的缺失,对于已经陷入融资难困境的中国分布式光伏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虽然早在今年8月,国家发布的《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已经明确提出,要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给予0.42元/千瓦时的度电补贴,但是迄今为止北京市民任凯并没有领到这笔补贴费用。
作为北京市第一位申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个人,任凯告诉记者:“政策的不稳定性和后续细则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对于分布式光伏行业发展的信心。”
而这种信心的缺失,对于已经陷入融资难困境的中国分布式光伏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行业前景不明朗
尽管当前中国光伏市场已经出现缓慢复苏的迹象,一线厂商的产能利用率也开始上升,但光伏项目尤其是分布式光伏融资难的问题,却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
年关难过,已经成为许多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企业的共同心声。
从自身行业特点分析,分布式光伏项目初始期投入较大、回报周期长,决定了金融行业对其并不“感冒”。
比如任凯申请的个人项目系统功率为3千瓦,采用非晶硅薄膜电池,计划投资成本为3万元、每天发电量10度。即使按照当初他预想的能享受大型电站光伏1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收回成本的时间也长达8年。
更何况目前按照规定,国家电网只能按照0.4元/度的脱硫煤上网电价与任凯进行结算——即便加上0.42元/千瓦时的补贴,收回成本的时间也超过事先设想的8年。
“对于融资难的问题,我个人感觉也很明显。目前个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一般都达不到银行贷款的标准,回报期基本都在十年以上,而且银行对行业发展前景始终心存疑虑。”任凯说。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分布式光伏市场进入政府大力扶持的阶段,但毕竟该行业才刚刚起步,整体盈利能力仍然不强。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能源行业研究员徐思聪指出,当前企业现金流十分紧张,但银行与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都不太愿意对分布式光伏乃至整个光伏行业发放贷款。
而且,对于分布式光伏而言,目前的融资渠道大多数源自银行贷款,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同时缺乏完整的融资保障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投资者的保障。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也对记者表示:“由于光伏产业大环境目前并没有出现彻底的改善,因此银行对于整个行业发展前景仍然不看好,光伏企业和个人用户信贷受挫现象屡见不鲜。”
虽然早在今年8月,国家发布的《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已经明确提出,要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给予0.42元/千瓦时的度电补贴,但是迄今为止北京市民任凯并没有领到这笔补贴费用。
作为北京市第一位申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个人,任凯告诉记者:“政策的不稳定性和后续细则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对于分布式光伏行业发展的信心。”
而这种信心的缺失,对于已经陷入融资难困境的中国分布式光伏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行业前景不明朗
尽管当前中国光伏市场已经出现缓慢复苏的迹象,一线厂商的产能利用率也开始上升,但光伏项目尤其是分布式光伏融资难的问题,却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
年关难过,已经成为许多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企业的共同心声。
从自身行业特点分析,分布式光伏项目初始期投入较大、回报周期长,决定了金融行业对其并不“感冒”。
比如任凯申请的个人项目系统功率为3千瓦,采用非晶硅薄膜电池,计划投资成本为3万元、每天发电量10度。即使按照当初他预想的能享受大型电站光伏1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收回成本的时间也长达8年。
更何况目前按照规定,国家电网只能按照0.4元/度的脱硫煤上网电价与任凯进行结算——即便加上0.42元/千瓦时的补贴,收回成本的时间也超过事先设想的8年。
“对于融资难的问题,我个人感觉也很明显。目前个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一般都达不到银行贷款的标准,回报期基本都在十年以上,而且银行对行业发展前景始终心存疑虑。”任凯说。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分布式光伏市场进入政府大力扶持的阶段,但毕竟该行业才刚刚起步,整体盈利能力仍然不强。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能源行业研究员徐思聪指出,当前企业现金流十分紧张,但银行与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都不太愿意对分布式光伏乃至整个光伏行业发放贷款。
而且,对于分布式光伏而言,目前的融资渠道大多数源自银行贷款,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同时缺乏完整的融资保障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投资者的保障。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也对记者表示:“由于光伏产业大环境目前并没有出现彻底的改善,因此银行对于整个行业发展前景仍然不看好,光伏企业和个人用户信贷受挫现象屡见不鲜。”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阅读
分布式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