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当今的中国已成为最大的太阳能市场。鉴于接二连三的利好政策以及稳健的市场需求,分析师纷纷上调了中国太阳能股票的评级。
上周末,中国中央规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一项新的指导文件让人不由得对投资主题产生疑问。
中央政府希望建设更少的公用事业级项目,而太阳能企业则刚好相反。在11.8GW的目标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希望建设7.6GW分布式太阳能系统,剩余4.2GW分配给公用事业级系统。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因为中国太阳能企业以更多的公用事业级项目为指引。下面是野村证券分析师Nitin Kumar统计的相关数字。
"4.4GW的公用事业级项目目标远低于上市公司2014财年的拟定计划。看看这些公司2013财年的开发计划:金保利新能源1~3GW、顺风光电3GW、海润光伏1~3GW、保利协鑫1GW、晶科能源300MW、晶澳太阳能300MW、天合光能500~800MW、英利绿色能源500~800MW,预计在建项目有6~7GW(这只是取上述项目最小数字的求和结果)。这些大多数是公用事业级项目。如果再出台配额制,那么资产负债表比较弱的公司将继续令人失望,比如保利协鑫和英利。"
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来说,将重点放在分布式系统而不是公用事业级项目具有经济意义,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
"这项政策具有经济意义,因为在东部省份零售/商用电价较高,因此政策聚焦于分布式安装将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此外,可用土地缺乏也将限制公用事业级项目的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新政策将产生两个问题。第一,太阳能公司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正如野村证券上面所述。第二,分布式太阳能系统无法扩展。
"与公用事业级项目可能创造有意义的规模效率相比,分布式项目(10MW以下)要想上规模很难,管理费用也比较高。
就目前的形式而言,大多数屋顶项目无法支持大型太阳能部署。
只有在发电消耗量抵消了支付给电网的费用,分布式项目才具有经济性。人们普遍的期望是,这些用户将成为项目的购买者。然而,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有一个强大到足以吸收这样一个项目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向企业的核查结果表明这种情况很难实现。另一种选择是项目的所有者(本质上是一个IPP)以比电网更低的价格与电力购买者签署PPA。在这种情况下,如果PPA订约方违约,项目业主(IPP)则留下了一个亏损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