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在重振旗鼓的过程中正在诞生新的主宰者,他们不是光伏行业的技术专家,他们是谙熟资本运作之道的资本家。
10月24日,在无锡举办的国际新能源大会上,顺风光电(01165:HK)与已经进入破产重组程序的昔日全球第一大光伏制造企业旗下核心子公司无锡尚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0月25日,两家公司发言人均表示顺风光电收购无锡尚德已获地方政府批准。顺风光电的实际控制人是神秘而低调的“资本大鳄”郑健明。
2011年下半年开始到2012年底被视为全球光伏产业最严酷的寒冬。由于此前光伏产业的过度扩张,全球光伏市场受欧洲政府光伏政策的骤然影响而需求急剧降低,光伏业的有效产能几乎是实际需求的一倍。在残酷的洗牌过程中,大批光伏企业倒闭,其中包括占全球2/3以上产能的上百家中国光伏企业。无锡尚德今年3月宣布破产重组,并由此宣告了一个光伏时代的结束。
“中国光伏行业正处于发展的拐点。”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孟宪淦认为。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把2013年视为光伏复苏的起点。他们认为,经过新一轮洗牌后,企业和市场都在变得越来越理性。最为关键的是,迟迟未被启动的中国国内市场终于在各种政策推动下即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拉动全球光伏需求的主要市场。
事实证明,今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的确在逐步回归到此前高速发展的轨道上来。
从政策支持层面看,“中国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要积极支持光伏产业这个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孟宪淦说。全国人大、国务院今年多次专门开会探讨光伏发展战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自前往欧洲介入“光伏双反”的谈判。更为实际的激励是,中国的十二五计划(2015年以前)的光伏装机总量大幅提升至35GW(意味着现在开始年均新增容量近10GW),光伏补贴电价也在今年8月正式出台。
据NDP Solarbuzz预计,2013年中国新增光伏总装机量将达到8.5到9GW,尽管上半年仅完成2.8GW。据孟宪淦预计,到2015年,中国很可能超越德国,成为光伏总装机量第一的光伏发电大国。
从企业层面看,历经寒冬洗礼而存活下来的光伏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在好转。据光伏上市公司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天威英利、天合光能、阿特斯阳光电力等企业在2013年上半年的毛利率都超过了10%,而晶科能源更是达到17%。虽然由于沉重的债务压身,虽然还没有彻底摆脱亏损的困境,但各企业都制定了扭亏为盈的计划。
中国光伏制造的另一趋势是产业集中度正在提升。例如,晶硅电池产业链的上游多晶硅领域,上半年开工的企业只有8家,而保利协鑫旗下江苏中能的份额占到了71%;又如,电池组件厂商中排名前7位的公司已经占到了中国市场45%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