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几年雾霾偏偏集中侵扰京津冀地区呢?为什么京津冀地区采取过那么多措施几乎无效制止雾霾呢?这些问题至今一些权威专家也未弄清,我就民间看到、听到和经我考察想到的,提出看法,以供探讨。
京津冀雾霾为害,在严重地威胁着北方国民的生命安全,所以,令国人揪心,世界震惊。然而至今对这一真凶的主要源头还是纵说纷纭,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多数的观点是站在本地角度,认为当地污染是主因,把治理重点局限在一个地区。笔者作为一名民间的环保志愿者,经过多年的调查、观察与思考,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认为京津冀的雾霾,其主要是由内蒙、陕西、山西这三个省区为主要污源造成的,而雾霾最严重的京津冀三地自在产生的污染是次要的。因为空气是流动的,污染物可随风飘移,寻找到雾霾的源头,才能做到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几个问题的质疑,看雾霾的来源
1、京津冀的空气污染,从污染物的组成成分来看,相当大部分是外地来源物。以北京为例,据2013年报道中科院测定PM2.2组成的比例,土壤占15%,燃煤上18%,生物质燃烧占12%,汽车尾气与垃圾燃烧占4%,工业及无机物排放占25%,气溶胶占26%。由此可见,工业与相关的煤炭燃烧排污是PM2.5主要成因,占到70%以上,也有报道高达90%。实际来看北京地区多年限制用煤,很多排污企业关停或搬迁,而汽车尾气只占4%,为什么北京的雾霾有增无减呢?近年来当地采取那么多严格的管制措施,但效果不明显。这就说明雾霾的主要根源不完全是京津冀本地,而是来自外省市。
2、一般来说,固定地区的空气流动是持常态方向,即从风向上就能找出污染物的源头。华北地区的主风向是西风或西北风,据专家测定来自西北风的气流常有较多的尘埃和碳气溶胶微粒。人们在生活中也能感到凡是刮低速(三级左右)西风或西北风,遇湿度较大的天气就容易产生雾霾。这说明污染物随西风的长途飘荡,落脚在京津冀地区。
曾有报道日本、韩国曾向中国提出污染物漂洋过海的抗议。这说明雾霾与风向是有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来自大陆的空气容易夹带渣质污染微粒,成为凝结核,包裸水汽形成雾滴。京津冀的西北风上风头是占全国产煤量61%的晋、陕、蒙省区,也是燃用煤的主要大户区,随着风力含碳微粒及氧、硫化物等污染物飘落的第一站就是华北平原地区。
3、京津冀地区三面环山,东面临海,为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带,呈簸箕形状态,来至西北方向的污染物越过山地减速,很容易在这里积聚起来,与来自海上的水气结合起来形成雾霾,因为自然界有尘粒向低地积聚的效应。人们可以站在高山上俯视尘雾总在低处笼罩,来自西北高原地区的污染物再加上当地的排放物,两者迭加汇聚,必然形成雾霾。
4、从历史来看,北京在10年前或更早时候,还是工业大都市,煤炭燃烧还未严格控制,但雾霾天气不像现在这么严重。如今工厂减少了,烧煤也禁止了,反而污染物增加了。这一问题难道还不能引起警觉吗?答案不是很注目吗?
5、从横向来看,南方城市如南京、上海等地汽车也多、工厂也多、空气湿度更大,而雾霾相比较少,可以说是有雾少霾。这就说明北方煤炭多,污染物排放量大,随西北风飘移、集聚到京津冀地区,形成雾霾是顺理成章的。
6、从实际观察来看,西北地区如张家口、大同、鄂尔多斯等产煤、用煤重地,相比京津冀地区雾霾天反而较少,说明污染物大部分是随风转移到下风地区了。
例如,今年4月30日呼和浩特发生雾霾,刮西北风,接着第二天北京就出现重度雾霾。10月24日呼和浩特市供暖后雾霾严重,直至28放晴(摘自《北方新报》10月25日报道)。当时多为西北风向,紧接着京津冀连续一周在雾霾中。类似这种现象历年常见,民间都有体验,气象部门更能够找到类似记载。11月中旬报道先是太原重度雾霾,紧接着就是京津冀连续4天的雾霾。
7、实际的情况来看,在无风或少风的晴天里,当人们从北京乘车西行,沿途可见邻近北京的张家口、大同等城市常现烟雾朦胧,直接包围着北京。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联系到2008年8月召开奥运会和2013年APEC会议期间,由于对上游地区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致使北京数日未出现雾霾天气,这些经验说明京津冀的雾霾不是孤立的,是与外地区密切联系的,雾霾的源头多来至较远的上风头的相邻省市。
今年10月下呼和浩特发生的雾霾天气,在西北风吹下 紧接着京津冀迎来续一周的重度雾霾,这已成规律性联系。
二、上风区污染物的结果
根据报道,很多专家公认,空气污染的元凶主要是煤炭开采、运输与燃烧排放的烟尘和有害氧化物气体,占到污染物总量的70%以上。京津地区的上风头是晋、陕、蒙,这一地区是我国的煤炭基地,仅2014年统计产煤25.6亿吨,占全国产煤38.7亿吨的61.4%。这个地区还是燃煤重点大户,火力发电厂遍地开花,据统计内蒙古装机达9992.09万千瓦,山西5767万千瓦,陕西2527万千瓦。此外还有大量的冶炼企业,甚至很多污染行业在内地不准生产,却伴随西部大开发转移到这一地区。
煤炭从开采到燃烧全过程多次污染,有报道每装卸1吨煤,要产生3.53-6.41千克粉尘,堆存1吨要产生1.48-2.62千克粉尘,在运输过程中有5%的粉尘向大气抛出。煤质粉尘比土壤、沙粒比重要轻,容易随风飘扬。煤炭在燃烧中有30%以上变成灰渣和烟尘,燃煤电厂排出大量的粉煤灰,很容易在大气中飘荡,形成黑色风暴。燃煤是一种化学反应,随之排出大量有害气体如硫化物、氮氧化物,还有放射性物质等。这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要比沙尘暴危害更大。
北方冬季采暖以烧煤为主,据报道,仅呼和浩特市就有80多处集中采暖锅炉,还有郊区千万个家庭煤炉,在采暖期向空中排出大量煤烟。
西北地区广大农村基本是靠烧煤炭做饭、取暖,加之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较多,目前还没有全面的、严格的禁止措施。这些污染物虽然对当地也造成危害,但西部风天多,当地产生的煤烟可随风飘刮而东去,飘移到下风区,随着风速减弱,落脚点就是京津冀地区。这是一种微尘物质转移,在这里积聚成可怕的雾霾。
事实说明,产煤用煤大省区的蒙、晋、陕是位于京津冀西风和西北风上风头污染物的主要源区。如仅以内蒙古为例,今年秋第一批中央环保督查组在自治区为期两月的检查。从11月12日向区领导反馈的意见看,总的认为全区“生态环境悠然脆弱,与建立北方生态屏障仍有距离”,矿山环境治理普遍未开展,有44个自然保护区违法开发,654台10吨以下的小型锅炉仍在使用,22台发电机组未脱硫,水和大气防治工作滞后等问题,环境违法企业362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地方财力所限,尽管作了很多努力,仍然不尽人意,“屏障”变成污染带。
三、治霾对策
第一,首先最关键的是要认清雾霾的源头,这是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现实最严重的是认识的误判,决策者孤立的看问题,坐在北京的大楼里,只看眼前的雾霾,或者街上跑的汽车,很少思考到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着的事物,即空气是流动的,更没想到千里之外在制造污染。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包括官方在内的主导对策,如北京还是局限于就地打主意,而放松外围宏观治理。还有一种倾向,是有的人怀存治理污染可以得到一大笔资金之私心,所以争抢工程项目,根本想不到把钱花在治理远处的污染源头上。全面的以谋私利的腐败官风是形成矛盾主要方面的主要矛盾(根源)。形成这种治标不治本的事例已经有过多次报道的,结果是花了很多钱都打了水漂。
第二,要实行资源开发补偿政策。西风和西北风的上风头之蒙、陕、晋地区开发资源、支援全国,付出代价,并首当其冲受到污染之害。对此国家应统筹兼顾,在财力上、政策上给予支持,进行必要的补助,为恢复生态环境,做到持续发展。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在风能、太阳能利用上要给予优先权和必要的补贴;在监管机制上要与京津地区同等对待。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仅靠当地的财力、人力难以严控污染,必须有国家的支持,需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治理排污,才能有效地从源头上得以控制。
第三,要提倡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方针,要依靠群众参与污染的防治和监管。环境保护是公益事业,要做到人人有责,群防群治。特别是污染源头地区的领导层,要认识到排污首先是要坑害本地区,然后才为害下风地区。所以,要严控民间的燃煤,恢复和提倡用烧秸杆和柴草等。还要发动群众监举有关污染事件,对环保志愿者及其组织的活动要予以精神鼓励和物质支持,也要强调新闻媒体勤监督,多揭露,形成全社会的合力齐抓共管。
过去发生的污染事件,主要是只重视发展生产,唯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与发展经济同步伴生的负面效果,尤其是因官商勾结的资本利益驱动下和监管不力形成的,如在前年曝光的腾格里沙漠中排污案件,当地环保部门责任人成了污染保护伞,曾“以人格保证”来否定此事。有的地方政府为求得GDP效应,纵容企业污染,掩盖污染地段,弄虚作假。我于10月15日亲眼看到在包头市西边60公里处属于巴彦淖尔市界内的地方,近几年新建了一个工业开发区,这里实际是一个重污染排放区,有化工、焦化、冶炼数十企业,烟囱林立吐着黑烟,空气刺鼻难闻,据当地老乡说到晚上偷排更厉害。就在当晚出现重雾霾,第二天早上30米以外都看不见东西。据说这里是三不管的地方,是巴彦淖尔的边远地段,领导者就是知道了,但为能赚到钱就不管了,群众反映也没用。要知道污染物是游离在空气中,它可以随风飘荡到京津冀以至更远的地方。总之,把治理雾霾应作为一项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发展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政治任务,治霾关键是要先治吏,领导首先要懂道理、有负责心,才能得力根治雾霾。
当前京津地区的雾霾防治战役已展开,我国要履行《巴黎协定》的义务,2022年冬奥会的筹备正在紧张进行,其中空气污染成为老大难的事情,这就需要从源头上着手,群策群力,打好这场攻坚战。
位于包头市西白彦花火车站以南属巴彦淖市东边地盘工业开发区污染景,当时10月15日上午11时是大晴天,在这里却是烟雾遮日,化工厂在排放黑烟。下面蓝色是工厂的围墙。
郝志邦:环保志愿者,《自然之友》会员,环保专业高级工程师,内蒙古电力公司退休科技人员
责任编辑:ca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