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31日刊载《中欧经贸关系:合两利分俱伤》一文,文章指出,中欧经贸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双方合作必将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镇化迅速发展、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在未来世界经贸格局的演变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0月24日,第四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围绕“经济发展”、“工业政策”和“贸易与投资”三大议题展开讨论。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至今已整整10年。10年间,中欧经贸关系在曲折中持续增长,既取得了年均增长超过20%的“骄人成绩”,亦经历了“一触即发”的贸易战危机。
合则两利:关系持续发展
中欧双边贸易大幅增长。2003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仅为1252.2亿美元,历经十年,2012年中欧双边贸易额已达到4156.6亿美元,其中,欧盟对中国出口1841.4亿美元,自中国进口372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九年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欧盟亦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及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技术来源地之一,2012年,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中,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就占到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7.6%。“欧洲技术”在助力中国改革开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对欧盟出口主要产品中,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等占到欧盟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8.7%。“中国产品”也伴随着中欧贸易的发展逐渐走入欧洲人的日常生活。
中欧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协调合作。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重创世界各国经济,中欧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危机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中欧经贸关系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为摆脱经济危机阴影,促进世界经济恢复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则两伤:中欧光伏争端
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正式发起反倾销调查;11月8日,欧盟委员会进一步宣布发起反补贴调查。至此,中欧历史上规模最大、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拉开帷幕。
中国对欧盟出口光伏产品达1665亿元人民币,约占中欧贸易总额的7%,涉及中国近千家企业。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和解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中国商务部随即宣布对欧盟葡萄酒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作为回应。这一行为被解读为中国政府对欧盟挑起贸易摩擦的“反制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