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太阳能被称为清洁能源,也许没有人会想到这与污染有何关系。但残酷的事实却是,在中国,他们是同样没有完全脱离“污染魔咒”的产业。
而值得警醒的是,这些污染也许本可避免。
祸福相依?
在风电领域,有个专业术语叫切出风速。简单来说,就是风力过大时,风力发电机为避免机器损坏自动停止运行的风速。各个机型并不相同,一般切出风速为25米/秒以上。
仔细想想,这彷佛是个寓言—哪怕是以风为命的风机,对于风资源的索取都是有节制的,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正常的工作,这就是自然规律。
而自诩聪明的人类,却因贪婪一再犯错。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三北”地区,有不少地方为抢占所谓先机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电网建设滞后电力输出困难的情形下,又不遗余力地引进高耗能产业解决电力的本地消纳问题。—大自然本来赐予了这些地方宝贵的清洁能源,而人们却因不停索取更高利益引进高耗能产业,对自然没有敬畏,对资源没有珍惜,更对未来缺乏规划。
以甘肃为例,《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当地电力系统拿到的一份资料显示,甘肃目前有风电场48座共有风机4436台,风电并网容量659万千瓦,仅占甘肃全网总装机的21.9%。也就是说,约4/5的风电无法输出。
富余电量的本地消纳,便成为这些省份甜蜜的烦恼。
“为加快风电就地消纳,以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减轻电网送出压力,瓜州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从政策上求支持、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通过不懈努力,一批以100万吨高纯硅材料系列、120万吨水泥、1000万平方米石材加工为代表的高载能项目落户瓜州资源综合利用园区,部分项目已经建成投产,预计达产达标后,电能消纳达到35亿度以上。”
以上这段话是记者在甘肃省瓜州县公众信息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这篇显示由瓜州县发改局马振旭撰写的题为《新能源项目建设为瓜州县高载能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的文章发表于2012年11月,文章指出,风电一期工程建成后,按年有效发电时数2139小时计算,可为瓜州县提供清洁的电能81.4亿千瓦时,而瓜州县目前每年消纳电量近3亿千瓦时,仅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3.5%。
“千方百计……通过不懈努力,一批……高载能项目落户瓜州……”即便这篇文章用了“高载能”而非“高耗能”的表述,依然让人感觉怪异。毕竟,一方面,国家正在不遗余力整治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另一方面,风电、光伏发电本是清洁能源,如今却为了消耗这些清洁能源大力引进高耗能项目,而这些高耗能项目又往往伴随着高污染,不得不说这是新能源产业发展中一个令人尴尬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