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国家能源局公布首批18个分布式光伏示范区;8月22日,中国国家能源局联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台了《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目前该文件已经下发至各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改委、能源局以及国开行各行。有望借力金融杠杆,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有效激发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投资。该政策的发布对于正处于低谷时期的光伏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标志着此前处于冰冻状态的光伏信贷正式破冰,有助于光伏行业整体复苏。国开行发出的第一枪,为分布式光伏项目打开了绿色引资通道,初步缓解了我国光伏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问题,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银行“听到枪响”,紧随国开行脚步,逐渐打开信贷大门。
但国开行输血分布式光伏发电,副作用也不可小觑。众所周知,分布式光伏发电热潮还没有到来,分布式光伏市场还未真实启动。只有资本市场的积极涌入,才能启动光伏商业模式的创新,光伏市场才会真正爆发。对此,一位光伏企业人士向记者介绍,“即便是地面电站,目前我国也没有一个完整运营25年的案例,刚刚起步的分布式就更无从谈起了。这次《意见》文本重点针对的是整个产业链下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但是由于市场前期培育不足,机制还需完善,成本相对偏高,项目规模又普遍较小,开发主体多元化等因素,获取金融支持的难度较大,这或许是绝大多数银行对光伏信贷持谨慎态度的主要原因。此外,很多光伏电站投资主体不具备充足的抵押资产(组件、电池板等资产亦不被银行认可),使得他们想要从银行融资,也十分困难”。
《意见》中指出国开行支持各类以“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方式建设和运营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重点配合国家组织建设的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县、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等开展创新金融服务试点,建立与地方合作的投融资机构,专项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供金融服务。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使得政策得以逐步完善并落实。这样规避了以前“金太阳”工程的风险,即按照装机容量补贴并且是事前补贴,补贴完了,实际投产情况并没有掌握,造成有些人拿到补贴不一定用来发电,专款并没得到专用。《意见》的推出,扶持注意力转向终端,强调应用,扩大内需,避免了“金太阳”工程“骗补”的尴尬。
虽然分布式光伏发电还处于发展初期,但是相关配套政策出台后应该很快会有一波装机潮出现。从整个光伏产业链来看,上游的硅料加工到中游的组件制造直到下游的光伏电站,《意见》的出台着力点都放在下游,意在开拓国内应用市场。但是如果上中游依然疲弱,下游会变成无源之水。就眼下方兴未艾的光伏电站投资热潮来看,一窝蜂上马的非理性情绪在光伏圈中又有蔓延,资金炒作的下一个主场很可能转移到分布式方面,毕竟这是一个更大的蛋糕。光伏发电的蓝海,会否随着快速催熟效应而最终重蹈光伏制造业覆辙,成为下一个做坏了的市场?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能否再次从宏观上把控光伏产业链?从长远来看,国家对于下游环节的过分扶持有如一把双刃剑,整个光伏产业是在复苏,但是是不均衡的复苏。下游过热而上中游犹寒的隐忧浮现,整个产业链从以前的“头重脚轻”到现在的“头轻脚重”,都是一种失衡现象。